“這是由的兄弟部族,叫姜,也是受了災。沒法子才跑過來的。姜巨,快過來,這就是太昊族長。”由一邊解釋一邊叫一位大骨架地漢子過來。
姜巨一下子就跪在由的面前,被由扯著耳朵轉過60度對著我:“你瞎了啊!這邊才是太昊族長。”
我笑了笑,這兩個傢伙不知道在跟我開什麼玩笑。看得出他們比較熟,應該由還是姜巨的兄長或者族長,不然姜巨不會自然而然地朝由跪下去。
“謝謝太昊族長收留!”
“謝謝太昊族長收留!”
兄弟倆一個教。一個學,在我面前演教禮儀。
我連忙把姜巨扶起來。好傢伙,比由地骨架還大,只是餓得肉都鬆了,吃上幾頓飽飯,又是一個跟由一樣的漢子。
看來是上次跟盈伯來過一次太昊,知道太昊實力還在少昊之上,所以再有兄弟部族來投,直接就帶到太昊了。
我拍拍由的肩膀:“沒問題,你的兄弟就是我的兄弟,在太昊,我一定讓他和他地族人過上好日子。”
長老們最後還是聽從了我的意見,接下來的日子,就是選擇建城的地點。我叫騎兵們把20多個部族的長老們,一趟一趟地拉到附近30公里範圍內稍高一點地所有山地上,一個山包一個山包地選。
要能看到神山。
要靠近山地的河流。
要有采石的地方。
要離森林比較近。
所有地條件都得滿足,還真是比較比較的一件事,但在8月底地時候,長老們的意見基本上一致起來,等我去一看——靠!還就是上次我提煉鹽的那個小山包。
但現在還不是建城的時候,大量的勞動力在秋收之前還得去放牧、捕魚、狩獵。這讓木駝感覺有點不爽——他巴不得趕快開始建城工作。
在貿易城呆慣以後,現在跟我一起住帳篷,始終有點不情願,貿易城那邊交給馬齊臨時負責,也讓他有點放心不下。
他開始把貿易城當成“木駝的貿易城”了。
資產階級的“草”已經在木駝的腦袋裡萌發。
在貿易城裡,木駝除了享有比較高的處置權以外,農業時代的生活方式也讓他習以為常。
每天不用去放牧,陶器換來的牲畜就吃也吃不完,住在冬暖夏涼的土坯房裡,不用忍受帳蓬內的風雨難阻。每天都能享受到香噴噴的粟米飯,以及廚房提供的各種大餐。哪像現在這樣,一旦粟米運輸馬隊出了一點問題,他還得帶著騎兵出去狩獵。
看著地裡不斷成長的粟杆和已經冒出頭的粟穗,我安慰木駝:“要快了,等這批粟一成熟,我們就立碼開始建設太昊城!”
這段時間,土魯的徒弟們正急於趕建糧倉。
已經有了幾年的秋收經驗,這批人完全知道該在什麼時候,完成多少糧倉的建設。正在抽穗的慄正無聲地催促他們。
土土的徒弟們則在洪水過後的一個多月裡,建起了幾座簡單的平窯,已經開始產出一批比較粗糙的陶器,基本上能滿足目前族內所需。為了技術保密,陶器作坊外建起了一道籬笆牆,遮不住太多東西,聊備一格而已。
實際上這項技術很快我就會在族內傳播,但遮一下跟不遮是不一樣的,我相信即使過了一萬年,人的好奇心也不會有太大變化,完全暴露的東西是沒有人感興趣的,半遮半掩的東西才最引人聯想。
美女是如此,技術也不例外。
所以建房的工地上,除了我們的技術人員和指定的勞動力以外,很少有人去光顧,而陶器坊外則不時有族人甚至長老從泥縫裡往裡面“偷窺”。
秋收以前,還有一件事情也必須得做。上次在病人的需求下,我嘗試提純了一點鹽,但按那種方式“生產”大量的海鹽是肯定行不通的。我還得想個辦法,讓木恩負責的海鹽生產也能達到少量提煉的質量。
從後世的發展來看,鹽的質量提高,對後世人的身體健康有重要的意義,至少我相信在更好的鹽提煉出來以後,廚房裡的菜會更加可口。
那麼在海邊上,怎樣才能複製提煉的過程呢?
第九十五章 … 海鹽工業
記得在後世,飛機經過沿海地區的時候,看到地面上有一片片的方田,曾問鄰座的人:“海水也能用來種稻?”招來一陣嘲笑,後來才知道,那是鹽田,是用來曬海鹽的。海水要在這樣的鹽田裡經過長時間的靜置,沉降掉雜質,水分蒸發,鹽的濃度增加,再析出鹽。
這和我上次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