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餅子就薄了一些、小了一圈。如此經過三四輪後,麥稈基本上被清理了出去,麥粒就混雜在已經磨的粉碎的麥沫中,被聚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大大的麥堆,等著第四步的清理。
打麥場結束後就開始揚場了。揚場是收麥子過程中最有技術含量的一步,一般沒有經驗或技術的人幹不好這個事情,往往將金黃的麥粒揚了出去,而那些雜物還未清理。陳賡生不會揚場,也從來沒有見過揚場,所以分到他手裡的工作就是拿著長長的掃把清掃周圍的雜物。他很羨慕王工頭,他是這裡揚場的把勢,只見他麻利的一掀一掀的將麥子丟擲約三米左右的高度,然而那些麥子就聽話的落到了地面上,那些碎末就隨風飄到了一邊。這個過程是那麼的令人舒心,一掀又一掀在天空划著完美的拋物線。拿著長長的芨芨草做的掃把的人就迎著那些降落下來的麥子,看著麥子伏在了地面上,然後用掃把輕輕的掠過,於是稍微重一點的碎末就被掠出去了,金燦燦的麥子一點一點的堆積如同金色的小山。這個過程要反覆兩三次才能確保麥子裡的碎末降到最少。而到了揚場結束的時候,那些長長的掃把也變得短促了,那些方頭薄板木掀的前段也變得斑駁了。陳庚生看著一堆一堆黃橙橙的麥子,由衷的感到興奮。糧食、多麼寶貴的糧食啊,他們一家再也不會捱餓了。
揚場結束後就是第五步曬場。這一步主要是把麥子裡的水分蒸發乾淨,確保麥子平平安安的在倉庫度過一個冬天。這一步不比揚場那麼有技術含量,但是體力上面卻要付出許多。每天天不亮夥計們就把一堆一堆的麥子薄薄的平攤在麥場,確保麥子最大限度的接受陽光的照射。期間夥計們要光著腳丫子行走在平攤的麥子上,不停的用腳翻動著麥子。到了夜幕降臨的時候,夥計們必須把攤開的麥子才重新隆起來,這樣夜間的水汽就不會浸到麥子裡了。如此幾次三番大約經過一週左右的時間麥子就曬好可以裝倉了。最最令人不快的是遇上雨水天氣了。這個時候不僅麥子不能攤開,還得接受雨水的洗禮,儘管麥子都堆了起來而且上面蓋上了防水的油毛氈,但這遠遠不能阻隔水汽的滲透。在趙家莊的幾年裡陳賡生遇到過一次這樣的天氣,熱辣辣的八月裡大雨下了一天一夜,毛毛細雨接連不斷,使得那年的麥子堆積的有些發了黴,以至於太陽出來、場地曬乾大夥攤開麥子的時候,一股黴味立即就衝上了鼻子,一股潮溼溼的熱浪也跟著出來了。所以,這一年的人們吃到的全是芽麥子,無論做飯還是蒸饅頭總沒有以往那樣的好吃。
第六步就是裝倉了。這是最沒有技術含量卻是最為熱鬧的一步了,也是收割麥子的最後一步了。趙家莊所有的車馬都派上了用場,所有的人口也派上了用場,就連小孩子也起到了作用。女人們早早就準備好了一捆一捆的麻袋,男人們早就將倉庫打掃一空。一大早男女老少就到了場地,孩子們撐著麻袋,女人們往裡面一掀一掀的裝麥子,男人們則將裝滿麥子的麻袋一個一個往車上抬,然後運送到了倉庫裡,整整齊齊的擺放在一起。一時間撐口袋的撐口袋、裝麥子的裝麥子、抗麻袋的抗麻袋。只聽到擦擦擦裝麥子的聲音緊鑼密鼓,男人們的吆喝聲鏗鏘有力,顯得熱熱鬧鬧卻又銜接緊密。陳賡生粗粗的數了數,趙家莊今年一共收了近800麻袋麥子,如果一麻袋平局算60公斤的話,那麼這一年趙家莊共收麥子48000公斤。這是多麼龐大的數字啊。“以後再也不會捱餓了、再也不用捱餓了”,陳賡生看著倉庫裡整整齊齊擺放的麥子,他的內心激動不已,他從來沒有想到會見到這麼多的麥子,從來沒有想到會有如此好的收成。但是他的這句話並沒有實踐,在他的一生中究竟還是遇到了捱餓的日子,那時已經是1960年了,他已經74歲的高齡。
陳庚生他們在這裡每天都很忙碌,收麥子、收高粱、種白菜、種蘿蔔、收玉米、收油葵、種冬麥,每樣活他們都乾的認認真真,利利索索。每個人眼裡都有一把尺,趙掌櫃量著這個個頭不高、身材不高、話語不多的湖南漢子,聽著他在屋裡教福榮、福瑞和小妮子認字,看著他每天早早的上工、認真的做工,他認為這個人很能幹。尤其透過那次打架事件,趙掌櫃子覺得這個人不光能幹,而且能沉住氣,象個男人,今後肯定能成大事。他也從陳賡生的一言一行中看出陳賡生的確不是地地道道的莊稼漢子,他從他的舉手投足間猜得出他曾經過著富裕的生活,因為只有這樣的生活才能鍛煉出一個人天生的修養。可是他看到他做莊稼活做的這樣好,他就更加佩服陳賡生了。
“馬終究是馬,即使套上騾子的籠頭,骨子裡依然是一匹好馬”。趙掌櫃總是這樣形容陳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