囑託的重要意義,也領悟到了父親一片慈愛之心。他們懷著悲痛緬懷著父親,也懷著悲痛,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繼續著自己的生意,照顧著幾畝田地。新疆是去不了,因為他們的仇人正在那裡主政,他們也是被追殺、被*的物件,他們的親戚朋友也已經各處奔走了;伊犁的財富拿不回來了,因為他們的仇人早已將他家的財產沒收的一乾二淨。陳賡生和翠花無時無刻不掛念著新疆,他們想不通為何在短短的幾個月裡失去了那麼多的東西,慈愛的父親、居住的家庭、富足的家產、體面的生活以及那些無憂無慮的日子。他們一邊想著以前無憂無慮的再也不能復返的生活,一邊謀劃著如何利用有限的錢財在家鄉奮起一份家業。此時的陳賡生雖然只有18歲,但他一遍一遍的讀著祖上留下來的一封信,一經看到上面的字,他感覺渾身都充滿了力量,他發誓一定要光宗耀祖,一定要善待土地,以告慰死去的那些親人。
他們在生養他們的地方辛勤的勞作。他們在縣城開了一家店鋪,因為兩人都非常的會經營,店鋪紅紅火火的令街坊鄰居十分的羨慕,鄉下的幾畝薄田也升息的年年豐收,令他們感到十分的欣慰。可是這樣的好日子並不是一成不變。連年的戰爭和連年的山洪使得他們原本殷實的小家在一夜之間成為一無所有,幾個店鋪在戰火中被燒掉了,金銀錢財在戰爭中被搶光了,鄉下的田地也在一次一次的山洪中一點一點的萎縮,最後只剩下十多畝田地,卻怎麼也升息不出像樣的莊稼,他們的生活越來越顯得拮据,他們的四個孩子就是在每況愈下的環境下相繼出生的。陳賡生看著小小的孩子和日益落魄的家,他的心不知道到了哪裡,不知道要如何安放。總是在這個時候,他都要拿出父親留給他的書,這本書是對陳家發展情況的總結,這是陳家老爺子的爺爺在世的時候寫的,歷經三代人的延續,已經厚的如一本家書。
陳賡生從這本書中知道了祖上發展的歷程。知道了他現在居住的鄉下的屋子是祖上留給他的子孫們的最後一點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了。知道了陳家的人都恪守祖上的遺訓,決不從政為官,決不背信求榮,決不三妻四妾,所以陳家自老太爺以來上百號人沒一個人是當官的,除了他的父親。只有他的父親是那麼的不安分,跟著同盟會的人到了新疆的伊犁,生意做大了、官也當上了,但命也丟掉了。陳賡生覺得這都是宿命,他從父親留下的字裡行間裡讀出了父親的憂國憂民,讀出了父親的遠大抱負,讀出了父親的無可奈何,讀出了父親的內心苦痛。
他本來可以在這裡幸福永遠的生活,卻因為深愛的行走於煙花柳巷的愛人不被家人接受而深深的苦悶,他本來可以和她在省城裡無憂無慮的生活,卻因為父母的命令而不得不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回到了家裡將愛人丟在了那裡,等到再次見到她的時候,她已經深深的失望再也不願意回頭了。從這裡陳賡生知道了母親是怎樣的一個女人,這是他第一次從父親這裡知道母親的情況。這個母親不同於以往別人說的“婊子、不要臉”之類的人,而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偉大女子,而且有著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秋瀅”。父親眼中的她年輕而又漂亮,知書而又達理,重情而又重義,她本來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卻因為父親*的失敗,全家都淪為了階下囚,男人們充軍流放,女人們被充作官奴,她因為年輕漂亮被賣到了妓院。如果不是在煙花柳巷走過一遭,在每個人的眼裡絕對是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
可是命運真的會捉弄人,什麼都是不完美的,什麼都是有缺憾的,母親的缺憾便是她的經歷,在每個正經人觀念裡都無法接受的過去。看到這裡陳賡生終於知道了母親的故事,卻不知道母親最終棲於何處,因為父親沒有明確說明,只說母親曾經到過新疆。現在在哪裡呢?他真的好想見到這位未曾謀面的母親。他本來可以在省城裡繼續做他的生意,卻因為看透了政府的*和時局的混亂而加入了同盟會。他本來不需要離家千里來到遙遠的新疆,卻因為共同大業的決心跟著同盟會的會員來到了陌生的新疆伊犁。他本來可以不參加那些所謂的起義,卻總懷著一腔熱血心潮澎湃,最終將生命終結在那裡。
想起父親的一生,陳賡生感慨萬千。想起陳家的輝煌,陳賡生深深沉思。他記得自己小小的時候,爺爺教他《詩經》、《論語》、《大學》。他的爺爺說他是做官的料,如果沒有老太爺的告誡,肯定能考取功名。他記得爺爺在這古色古香的屋子裡一遍一遍的讓他念誦學過的知識,稍不用心救會吃上一大板子。他想那個時候爺爺一定會讓他考取功名,可是他終究沒有參加科考。現在他們住在祖上留下來的已經斑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