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聞言,微微一皺眉。這遼國進犯,雖然是不小的事,可現在他打的是大宋。李綱等人,就算有一致對外之心,可也不至於急成這樣啊。何況,遼打宋,那還新鮮麼。尤其是這會還只是出兵了五萬,這就更是小打小鬧了,連例行的騷擾都算不上。唯一有些煩人的,也就是領兵的耶律大石,應該算是我李民的一個記名徒弟。可這也應該是我煩,李綱不應該急成這些啊。
李民當即目視李綱,那意思,就這點小事就把你急成這樣了?
李綱雖然耿直,可卻也是一個聰明人。當即明白李民心氣,隨即又報:“遼兵進犯中原此其一,尚有金國出兵五萬進犯我中原,由金國國主完顏吳奇買親自率領,與遼兵遙相呼應。”
李民聞言又是一皺眉,要知道,李民來到大宋,最早為了生存,最擔心的就是靖康恥,就是金國南下滅掉北宋的歷史不可改變。為此,李民甚至不惜孤身犯險,只領公孫勝等幾十人,就千里深入金國境內。雷劈了完顏阿古打,從而導致了金國的崛起之機因此意外而喪失,不僅沒有借遼國內亂,吞噬遼國的主力壯大自身,反倒被遼國壓著打地追擊了半個草原。最終還是在大宋的支援下,這才逐漸緩過勁來,與遼國展開了游擊戰。
可如今,這半殘的金國,竟然不記大宋恩典的反咬一口,真是打蛇不死必受其害啊。可這也應是大宋的煩惱,而且兩國兵力加起來也不過十萬,大宋就算被他李民打的厲害了,在他李民不落井下石的情況下,那也應是應付的來啊,這至於李綱如此著急麼?
李綱再次感覺到了李民的心思,隨即又說道:“西夏也出兵了,出兵十五萬,由太師李良臣率領,兵進甘肅。”
聞此,李民就由不得不重視了。要知道,如今的甘肅、西北一帶,那可也是李民的地盤。李民的種家軍與折家軍的根基,可就在那裡了。打西北,可就是相當於在打他李民。
李民不由的哼了一聲:“這西夏倒是膽大,种師道、折可適可已經知道此事。”
李綱搖首道:“尚未得知。”
李民聞言,點了點頭。知道李綱等一得報,就是先來找自己了,當下也是有點明白李綱等人為什麼著急了。要知道,那甘肅西北一帶,雖然因為種家軍與折家軍的關係,實際上歸屬他李民了。可那卻是一塊飛地,歸了他李民,此時卻是得不到他李民實際性的支援。不像江南,因為他李民的回援二龍山,已經是打通了。並且震懾得大宋軍兵只敢固守,不敢反擊。
更何況,此時原本鎮守西北的主力,種家軍與折軍,也全都歸了他李民,沒地返回駐地,此時更是得不到大宋朝廷的支援。以種家軍和折家軍殘留的兵力,守甘肅,真的是實在很難。很可能因此直接讓折家軍與種家軍因此斷根,這確實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然而,李民雖然自以為已經瞭解了李綱等人的煩惱所在,可隨著李綱等人進一步的分析和回報,李民這才發現,他想的還是少了。
李綱等人著急上火的,絕對不是什麼遼國、金國對中原的進犯,對大宋的蠶食,更不是擔心種家軍和折家軍的根基滅絕,以及西北一地之得失。
李綱等人擔心害怕的卻是一種勢的形成,五胡亂華的重演!
第十九卷 第二十五回 分歧
五胡亂華。
對李民來說,可能不過是一段歷史教科書上的記載。表訴了兩晉時期,由於中原漢民族政權的腐敗衰落,導致了北方大量遊牧民族入侵,進而極大的促進了民族融合以及文化交流,眾多的民族融入到了漢民族的這個大家庭。
可這,卻僅僅是報喜不報憂的春秋筆法,而對當今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那就是赤裸裸的一段被侵略史。即使過了數百年,也不能忘懷輕視的精神創傷,一段可以鏡己的教訓。
尤其是,大宋宿敵的遼國,也是趁著唐末漢政權的衰落,趁機崛起的,並由此佔據了燕雲十六州到至今。
那就更是教訓深刻。
故此,李綱等有此驚慌,毫不新鮮。而且,這也絕對不是李綱等在杞人憂天。
這就象眾人都知道的,卻都未必正確。
就如大宋的軍力,普通人都認為大宋的軍力是歷史上有史以來最差的。可實際上,北宋立國兩百載,與遼為敵,與西夏為敵,與吐番為敵,同時與三方為敵的情況下,還能擴張東南以及西南的疆土。
尤其是遼、西夏、吐番,多是騎軍,宋多是步軍。遼、西夏、吐番等,打輸了多半能跑乾淨,而宋軍但凡打輸,那就絕難脫逃。如此這般,宋軍若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