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部分(2 / 4)

小說:逼上梁山 作者:朝令夕改

的軍力弱到極點,縱有百萬大軍,又豈能支撐兩百年。

即使在李民沒來的歷史上大敗給了金國,可那也是由於高層的策略錯誤,沒有抗戰的決心。沒等援兵回援,就直接投降。可就那,在李民沒來的那段歷史中,能夠徹底吞噬繼承了遼國實力的金國,也沒能徹底吞噬掉大宋。甚至遺留的南宋,直到金國被元滅亡了,也是依舊存在。

可這,雖然能說明大宋的軍力,尤其是邊軍的軍力並不弱之外。更主要地是,大宋的外交策略,一直相當的好。絕不同時三線或是兩線開戰。尤其是在澶州之盟後,安撫住了遼國百多年,更是一直拿西夏練兵。童貫更是大勝西夏之後,認為西夏短時間內絕難反攻大宋之後,這才起了實施大宋佈局了百多年的百年大計。

只可惜,最終卻是因為方臘的起事,最終功虧一簣。

而這一轉折點,在李民立國之後,屢克大宋軍力之後,徹底的被放大了。尤其是宋皇趙佶不僅引狼入室的請了吐番等國入境幫助平叛,更是調動了大宋的邊軍。不僅調動了鎮守西北,防範西夏的種家軍、高家軍,更是把鎮守東北,防範遼國的邊軍,也交給了高禛來打李民。

西北、東北的邊軍主力調移。短時期,哪怕是一兩個月的,剛剛大敗於宋的西夏,以及內部遭受金國騷擾的遼,都是不敢動心思的。

可這幾路大軍都被李民戰敗收服了,大宋的兵力捉襟見肘不說,眾多徵兵的地盤,也歸了李民。這麼長的時間邊塞沒有主力部隊補充鎮守,那西夏,大遼能不動心思才怪呢。

而大遼、西夏,以及新近崛起的金國,遙相呼應的三路進攻。很明顯,三者之間由於共同的目標和利益,已經是形成了某種默契。這再加上被宋皇趙佶請入境內,尚自與李民收服的大理兵力拼殺的吐番大軍,以及與李民部下方臘廝殺的西南部落聯軍。可謂是大宋周邊的國家,都看出大宋如今搖搖欲墜,想要來分享一杯了。

大宋,別說是如今這種狀態。就是鼎盛時期,能頂得住大遼,那也絕對頂不住周邊所有國家與蠻荒部落的同時入侵。

而最可怕的,不是大宋擋不住。對李民這一國來說,即使大宋滅亡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甚至還能免了李民的一些名不正言不順的繼承問題。

可關鍵的是,就是這種遊牧民族與南蠻民族由於滅亡大宋的勝利而形成的一種勢,這就是五胡亂華之勢。

都看到了勝利,都看到了掠奪中原的好處,光腳不怕穿鞋的。足夠的利益,足以矇蔽這些民族對中原的畏懼。無盡的貪婪,足以讓這些淳樸的民族變成惡魔。就像五胡亂華一般,行軍打仗不帶軍糧,直接以人為食。

而這種勢一成,那就絕對不是仁義理智等言語可化解的,必須要足夠多的鮮血,這才能震懾住貪婪。

那樣的話,就算李民繼大宋之後,能夠撥亂反正,重振中華,那也是要不知犧牲多少人命的。這既有中原百姓的性命,也有那些被野心和貪慾誘惑而矇蔽心智的異族者性命。

當然,這些異族者的性命,李綱等人是不會在意的。可李民作為一個新中國誕生的,卻還是有些顧念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的。尤其是,李民手下的少數民族也不少,像什麼折家軍啦,都是西北少數民族的子弟。

故此,李民在明白了問題的嚴重性之後,也是很急。不過,李民卻也知道。他身為這些人的統帥國主,這些人能急,他卻不能急。若是連他李民都急了,慌了。這些人還能信任誰,找誰?

此時就看出李民這些年的修煉沒白費了,真是能裝住事了,絕不是原先單純的大忽悠臉皮厚了。遇此民族興旺之大事,也是不動的聲色的說道:“爾等有此遠慮,甚好。只是爾等除此遠慮之外,可思有何等解決之道?”

確實,李民立國之後,為了培養內閣,那真是放權的很。李綱這些人別說是大才,更都有很強的責任心,就是單純打工的,那也是不能拿了李民的俸祿什麼都不幹。稍有事情,一點主意都不想的就都跑到李民這裡來。

那樣的話,那還要他們幹什麼?李民自己一個人全包了不就完了。

當然,若是那樣的話,李民絕對會累死。不過,李民也絕對會再找一批有用的來替代李綱他們。

而李綱這些人,到也果真沒有愧對李民的信任和俸祿。他們的遠慮,不過是他們四人的共識罷了。而對此共識,他們幾個人卻有各自的看法與解決之道,各自爭持不下。而這件事的演變災害太過巨大,遠超了他們能決策的範圍,他們這才心急火燎的來找李民最終拍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