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部分(1 / 4)

小說:唐朝小閒人 作者:宮本寶藏

契何力道:“與其發兵救新羅,還不如順勢將高句麗給滅了,方才李司空也說,高句麗是咱們大唐的世仇,如今可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啊!”

薛仁貴官職比較小,輩分低,躲在後面一個勁的點頭。

許敬宗突然道:“李司空之言雖不無道理,可是如今我大唐的國策乃是休養生息,並且還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國力是與日俱增,百姓安居樂業,此時不宜大動干戈。而且,百姓也不會願意為了新羅去打仗,這師出之名,都不能得到百姓的支援,貿然出兵,絕非上策。”

李義府也道:“臣支援許侍中的看法,高句麗那不過彈丸之地,窮山惡水,就算它消滅了新羅和百濟,也無力與我大唐相抗衡,如今他們自相殘殺,肯定損耗不少國力,而我大唐可趁機發展國力,等到西北地區徹底穩定下來,再取高句麗,易如反掌。”

韓藝頭一回想支援李義府的看法。

契何力道:“李中書,你說得倒是簡單,當年隋煬帝征伐高句麗時,可是隋朝最強盛的時候,可也沒有你說得易如反掌,這行軍打仗非你所長。”

言下之意,就是你不懂就別妄開尊口。

許敬宗立刻道:“隋煬帝之所以慘敗,就是因為當時國內百姓已經厭戰了,軍心渙散,如今也是如此,為了新羅去征伐高句麗,百姓豈會支援,老夫雖未帶兵打仗過,但也懂得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

許圉師撫須道:“許侍中言之有理呀,臣也以為攻伐高句麗該慎重行事,畢竟前朝與我朝都討伐了數次,但結果卻都不是很樂觀,只是無意義的損耗國力。”

盧承慶、任雅相均是點頭。

李治也稍稍點頭。

李績見李治又偏向了文臣,顧不得太多,急忙道:“此事可危機我大唐安危,雖說我大唐如今國泰民安,但是古語有云,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當年隋煬帝為何討伐高句麗,絕非是好大喜功,亦或者師出無名,是高句麗一直覬覦我遼東地區,不斷的騷擾邊民,國內也是治兵積穀,而且是高句麗先出兵的,隋煬帝才決定出兵討伐高句麗,這是絕對正確的,只不過隋煬帝沒有取得戰略目的,甚至後來慘敗而歸。而且,高句麗一直都非常忌憚後方的新羅和百濟,做夢都想穩固後方,這樣一來,它就只有一個敵人,那就是我大唐,如此此時不出兵,到時會給我大唐來帶來極大的威脅。”

許敬宗笑道:“記得貞觀末年,也是司空建議太宗聖上出兵高句麗的。”

李績一怔,黯然無語。

李治輕咳一聲,道:“當初那一戰我大唐還是狠狠的重創了高句麗,只是沒有徹底消滅高句麗,絕非無用之功。這些年來高句麗可一直都在療傷,換得遼東地區幾年的安定,朕也是深受其益,因此司空當時的建議出兵是非常正確的。”說到這裡,他頓了頓,道:“不過興兵攻打高句麗,的確要慎重行事,畢竟隋朝的慘敗至今還在目,我們決不能重蹈覆轍。”(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令人糾結

戰,還是不戰。

這永遠都是文武之爭的主旋律。

當然,也不是說所為的文臣都是反戰派,但是這一回除了許敬宗、李義府之外,就連許圉師、盧承慶等人也都表現的非常謹慎。首先,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爭霸,本就從未斷過,又不是第一回了,早已經見慣不怪了,你救得過來麼。其次,高句麗也確實難啃,只要大唐宣戰,遣派大軍去進攻,高句麗就往後縮,只要堅持到冬天,這戰可就非常難打了,那地方真是太冷了,大唐最能征善戰的關中子弟,不適應在那麼冷的天氣作戰,而且離中原地區比較遠,路況也不好,糧食補給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兩邊是各執一詞,爭執不下。

而且,這番戰火,並非是因大唐而起,因此這對於大唐而言,就顯得比較突然一點。

李治一時也拿不定主意,依李績的意思,反正遲早要滅高句麗的,就趁著這一次機會興兵消滅高句麗,以報世仇。這可不是小打小鬧,等於是要消滅百濟和高句麗兩個國家,至少至少也得二十萬大軍,二十萬大軍得消耗多少糧食,這真不是開玩笑。

故此直到最後,李治也沒有下定決心,到底出不出兵。

韓藝倒是沒有參與他們的爭論,因為他知道李治是肯定要打高句麗的,但是他是真不想在這時候開戰,可如今機會似乎已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