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年十二月,他對立法院的工作報告中,就很坦白地說:“今天一般榮民的生活還是很苦,許多地方還不如理想,榮民的許多困難,還沒有為他們解決。”有不少“榮民還在流浪街頭”,更有靠神父施粥而果腹的榮民。
開闢橫貫公路,為經國擔任八載輔導會主委期間,最明顯的政績。就經濟效益而言,這條路,穿山越嶺,披荊斬棘,耗巨資不算,因施工而喪失生命的榮民,即達百人以上。花這麼大的力氣,殊無必要。但就事實言,榮民們有氣力,有膽量,卻無特殊的技能,沒有比這個計劃更能吸收那樣龐大的勞工數量。
開山的工作,胼手胝足,沒有機器,靠雙手萬能,沒有補給,靠肩負手提,為的是“偏高”的工資,約合美金一元兩角的血汗收入。三年十個月,全線通車,經國默默地完成一件大事,不能說非“五二四事件”的副產品,非他餐風露宿,有志竟成的巨大貢獻。
經國的思想裡,原帶有強烈社會主義的本質,在臺灣這一階段,過去沒有插足地方政務的機會,由輔導會而大展身手,也可以說,是他自蘇聯歸國以來,最有始有終,將理想付諸實現的社會事業,時間愈遠,許更能看得出他的功績里程。
他在白己的“守信簿”上,寫著:“等待我們去盡力的事仍舊很多。”
註釋:'1'陽明山中正路一段六巷B1。
'2'官方從未暴露劉的真實身分。
'3'羅柏特著《戲劇式的軍事審判》,香港《新聞天地》第485期,一九五七年六月一日,第4—5頁。
'4'同'3'。
'5'臺北《聯合報》,五月二十三日。
'6'臺北《聯合報》,五月二十四日。
'7'劉奧特華著《我向社會哭訴》,臺北《聯合報》,五月二十四日。
'8'同'3'。
'9'同'3'。
'10'殷海光著《雷諾事件的檢討與建議》(上、下)臺北《自由中國》,第18卷12…13期,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七日一二十四日。
'11'同'3'。
'12'同'10'。
'13'同'10'。
'14'《沉默的關注》臺北《聯合報》,五月二十一日。
'15'《第六點計劃》,臺北《聯合報》,五月二十二日。
'16'此係唐棣先生告訴作者,時唐任中央黨部四組總幹事,參與國民黨中央若干機密,現退休美國西海岸。
'17'魏大剛著《我親眼看見臺北群眾憤怒行動一幕》,香港《新聞天地》,第485期,一九五七年六月一日。
'18'臺北《聯合報》,五月二十五日。
'19'王大空事後曾為治安單位扣留偵訊,但不久獲釋。
'20'同'18'。
'21'同'17'。
'22'同'18'。
'23'同'17'。
'24'死者吳麥濤,三十九歲,廣東人,臺北氣象所工友。
'25'‘An Fmotiona常Upset”The Reporter; June 13; 1957。
'26'“The Hayride is over〃; The Nation; June 8;]95i.
'27'0。 Ldrnond Club,‘一氣he Dream Dissolves。”the Nation;tune 8; 197.
'28'同'10'。
'29'丁中江著《風風雨雨蔣經國》,香港《新聞天地》,第489期,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八日。
'30'卜少夫著《我聽知道的蔣經國》,香港《新聞天地》,第488期,一九五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31'訪臺成員包括徐計(乙故)、陸海安(《真報》社長,已故)、劉捷(《新生晚報》總編輯,已故)、徐速(作家,已故)、張六師(軍事評論家,已故)、黃震遐(亞洲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編輯,己故)、馬彬(作家,己故)、李秋生、司馬璐、薛斯人等。
'32'李元平著《平幾平淡平實的蔣經國先生》,臺北中國出版公司出版,一九七八年五月。
'33'同'23'。
…………
21雷震·《自由中國》
每六年一次的政治季候風,又在寶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