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耐用消費品、國內生產力、消費者信心等資料。

其次,把握三條原則。所有的指標並非一成不變;資訊所產生的影響並非表面上看上去那樣;整個周邊的環境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市場對於公開訊息的反應經常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足以迷惑資深股評和普通投資者,不同之處就在於普通投資者雲裡霧裡地接受了被市場搞糊塗的現實,而股評則馬上就市場現狀進行所謂的分析,使得人們相信市場的走勢是按照他們的分析來波動的。

在股市實戰中,當宏觀經濟數字公佈引起市場波動時,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理解數字本身的內涵,而是要理解市場中建立了什麼樣的預期和數字公佈後市場會做如何反應。總的來說分析股票市場對於各項經濟數字的反應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在不同的市場環境和條件下,始終跟蹤公佈的經濟資料與市場的反應;這樣的連續跟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理解並掌握宏觀經濟資訊與微觀市場價格之間的微妙關係,從而實現股市投資中的盈利。請記住:如果一個投資者忽視宏觀經濟資訊對股市產生的影響,那麼他將失去本應該獲得的利潤,甚至投資受到損失。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四篇 股市資訊戰(2)

在中國,宏觀資訊對股市的影響非常巨大,翻開中國股市的歷史,簡直可以說是宏觀資訊決定股市的命運,決定股市的漲跌。每一次股市的漲跌都可以說是由宏觀政策資訊決定的,要不然怎麼說中國股市是“政策市”,說的就是由中國政策資訊決定股市的命運。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國有股減持試一下就讓所有的股票攔腰折一半,後股改時代的大小非減持足可以讓中國股市推翻重來。如果讓股市漲起來,只要兩個字“公平”,私基金放開,讓進入股市所有的機構、個人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不要去保護那些少數特權者的利益。上市公司的上市和退市按照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執行。基金公司不要政府一手包辦,讓真正有能力的人士來承擔責任、做事情,股市自然會好起來。

近年來,證券監管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於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資訊披露的規章制度,從而構建了一個較為完備的資訊披露體系。

從已公開發布的資訊披露的規章制度來看,既反映了市場發展的需要,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反映了上市公司公開發行的證券已經不侷限於股票的新格局。1997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釋出《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暫行辦法》。1998年,最早一批上市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是由無股票掛牌的公司發行的。其不同一些公司更早發行過的可轉換公司債券之處是,發行上市有法可依,因而更為規範化。2000年起,上市公司也開始發行並掛牌可轉換公司債券。在這種情形下,公開發行證券有了新的形式。相關公司的資訊披露也必須規範化。2001年;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資訊披露內容與格式準則出臺,從側面反映了市場的變化和需要。2002年,發行並掛牌可轉換公司債券的上市公司增多。把上市公司的資訊披露,拓展為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的資訊披露,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反映了不同以往的上市主體進入證券市場後,資訊披露的特殊要求。所謂不同以往的上市主體,主要指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類企業和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企業,以及外商投資企業。這些公司有各自的特殊性。這樣,它們的資訊披露也不同於一般的上市公司。編報規則第一號至第十號和第十七號的出臺,制定了金融類上市公司、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公司以及外商投資公司資訊披露的標準。規範問答第四號則就金融類公司境內外審計差異及利潤分配基準做了規定。近年來,已經有一些商業銀行和從事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公司被核准上市。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外商投資企業也上市在即。上述編報規則的出臺,為這些公司的上市做了準備。

第三,反映了定期報告披露的新要求。2001年起,部分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開始披露季度報告。2003年起,全部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都披露季度報告。編報規則第十三號的出臺,對季度報告的披露作了規定。此外,還多次修訂內容與格式準則第二號和第三號,使年度報告和半年度報告的資訊披露更為真實、全面、充分。對定期報告提出新要求,進一步維護了投資者的知情權。

第四,解決了資訊披露中的其他具體問題。部分編報規則和規範問答分別就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資訊披露的下列內容提出要求:淨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計算及披露,公開發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