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是股市戰爭的決定因素
所謂唯資金論,是股市戰爭問題中的機械論,是主觀地、片面地看問題。資金是股市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資金力和經濟力的對比,更是人力和心力的對比。
資金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以小米加步槍的劣等武器,戰勝了飛機加坦克的蔣介石800萬軍隊,緊接著又戰勝了擁有原子彈和更加先進武器的美帝國主義及其僕從國軍隊,這些都充分證明了“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的科學論斷。同樣地,股市戰爭的勝負起決定因素的不是資金而是人。大量數不清的“大款”進入股市最後輸光了離開股市,大量的機構攜巨資而來,結果是負債而逃。近百年來世界上最成功的三個股市投資家都是白手起家的。事實證明:在股市中成敗的“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股市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資金論的傾向,是一切錯誤觀點的認識論上的根源。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片面的。人們的錯誤觀點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根本的錯誤,帶一貫性的,這是難於糾正的;另一類是偶然的錯誤,帶暫時性的,這是易於糾正的。防止股市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資金唯物的傾向,必須採用客觀的觀點和全面的觀點去考察股市戰爭,這樣才能使股市戰爭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五、股市戰爭中弱軍可以戰勝強軍
歷史上的楚漢成皋之戰、新漢昆陽之戰、袁曹官渡之戰、吳魏赤壁之戰、吳蜀彝陵之戰、秦晉淝水之戰等等有名的大戰,都是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強敵的。
股市戰爭中的強軍即大機構的集團資金,弱軍即資金較少的個人投資者。資金較少的投資者如果能在投資水平較高的真正投資專家的指導下操作,或將自己的水平提高,要戰勝強大的機構,是完全做得到的。因為在股市裡,運作大集團資金想不留痕跡是根本做不到的,而資金少的投資者的成功就是建立在大集團資金的運作痕跡之上,一旦發現大的機構集團資金的運作意圖,立即跟蹤操作。機構資金建倉洗籌時你悄然買入,等到機構資金拉高到目標位時,你先機構資金一步賣出,獲取超額的投資回報是能夠作到的事。
第三篇 股市戰略戰術(1)
股市如同戰場,要想贏得一場戰爭的勝利,必須將戰略部署與戰術充分結合起來。戰略上對大勢及板塊趨勢要有一個全面的、長期性的認識;戰術上要有對個股走勢的正確理解及買賣時機的正確把握。正確的戰略思想來源於對股市全面充分的認識。
第一節 股市需要戰略家
戰爭中,作戰有戰略和戰術作戰之分;原則有戰略原則和戰術原則之分,兩者的區別在於一個是著眼於全域性的,一個是著眼於區域性的。軍事“鬥爭”理論的核心內容是作戰原則和戰略戰術。和戰爭原理極為相似的證券、期貨投資,也必然要有自己的原則和戰略戰術。金融市場雖然只有短短三百多年的歷史,同戰爭的歷史無法相提並論。但在這三百多年中,經過無數投資者的摸索、實踐,已經發現和總結了許多投資規律,並上升到理論,成為投資原則。如“基本分析”、“趨勢分析”、“金融心理學”等等,它們中的有些是與戰爭原則不謀而合的。
關於戰略原則,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論述道:
要求戰役指導員和戰術指導員瞭解某種程度的戰略上的規律,何以成為必要呢?因為懂得了全域性性的東西,就更會使用區域性性的東西,因為區域性性的東西是隸屬於全域性性的東西的。說戰略勝利取決於戰術勝利的主要的和首先的問題,是對於全域性和各階段的關照得好或關照得不好。如果全域性和各階段的關照有了重要的缺點或錯誤,那個戰爭是一定要失敗的。說“一著不慎,滿盤皆輸”,乃是說的帶全域性性的,即對全域性有決定意義的一著。下棋如此,戰爭也是如此;股市也是如此;如果大勢是熊市;個股賺錢就很難。沒有全域性觀念、大勢觀念的投資者很難獲得好的投資收益。
掌握和運用原則之前要了解和認識原則,瞭解各項原則之間的關係,認識它們的特性,真正從精神上領會其含義,在具體運用時才會駕輕就熟,而不是牽強附會。
一、什麼是股市戰略
股市戰略是投資者根據股市外部環境及股市內部資源和狀況,準確把握股市的大趨勢、大方向;為求得個人、機構在股市的生存和長期穩定的發展及獲得新的競爭優勢,而制定的發展目標及達到目標的途徑和手段的總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