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擇和組合問題,提出了現代資產組合理論,開創了現代資本數學的先河,在理論界被稱為20世紀發生在華爾街的第一次資本革命。之後,定量分析佔據了重要地位,資本理論得到了快速地發展。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庫特那(Cootner)、法馬(Fama)、羅伯茨(Roberts)、奧斯本(Osborne)、託賓(Tobin)、夏普(Sharpe)、利特納(Lintner)、莫辛(Mossin)、羅斯(Ross)、莫迪利亞尼(Modigliani)、米勒(Miller)、布萊克(Black)、斯科爾斯(Scholes)、莫頓(Merton)等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法馬1965年在隨機遊走模型的基礎上,分別從理論和經驗兩個方面研究了資本市場上證券價格的行為,提出了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det Hypothesis;EMH)。該理論認為在一個正常發揮功能的資本市場,資產價格的運動過程可以用鞅過程來描述。它給出了資產價格運動的動力學理論框架,開拓了利用統計學方法實證檢驗資訊是如何反映在證券價格中的新途徑。夏普、利特納和莫辛將有效市場假說(EMH)和馬科維茲的資產組合理論結合起來,建立以一般均衡為框架、理性預期為基礎的著名資本資產定價均衡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羅斯1976年提出了套利定價模型(Arbitrage Pricing Model;APT)。上述工作的完成,標誌著以有效市場假說為基礎資本市場理論的整體框架已基本完成。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後,該理論成為廣受推崇的主流資本市場理論,被學術界人微言輕科學事實和理論武器普遍接受下來,併為規模巨大且發展迅速的資本衍生品市場提供了理論和方法支援。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分形理論、混沌理論、耗散結構理論等複雜理論逐步走向成熟,並在自然和社會科學的諸多領域取得成功,建立在非線性理念基礎上的資本市場理論開始形成。例如,美國的彼得斯(Peters)提出了與有效市場假說相對的分形市場假說(Fractal Mardet Hypothesis;FMH);瓦加(Vaga)提出協同市場假說,米勒等學者提出多相市場假說(Heterogeneous Market Hypothesis;HMH)。這些理論和模型雖然在看問題的角度上不盡相同,但卻都是將資本市場看作是非線性複雜系統來研究的。筆者認為,20世紀90年代以後建立的以非線性複雜理念為基礎的資本市場理論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而其所形成的新的理論框架將成為資本市場理論發展的新階段。現代市場理論是新古典經濟學在金融學領域的延伸,主要建立在以下基本假設基礎之上的;

A。理性投資者

作為現代經濟學的重要分支之一,金融學也恪守著“理性人”這一基本假設。仿照這一理念,假定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都是理性的,其行為的目標是實現自身收益的最大化。為此,投資者追求給定風險水平上期收益率最高的資產,或是給定收益率水平上風險最低的資產。他們用生成期望收益率的加權方法來衡量股價潛在收益率,用收益率的標準差來度量資產組合的風險。

B。隨機遊走模型

隨機遊走模型(Random Walk Model)最早是由法國經濟學家Bachelier在其1900年提交的博士論文中提出來的,雖然他沒有直接使用隨機遊走這一術語,但他發現資本市場的價格是不可預測的。真正將其應用於股票市場的是羅伯茨和奧斯本,他們兩人不同的研究得出了一致的結論:股價的波動符合物理學上的布朗運動,即遵循隨機遊走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股票價格變化可以等價於一個粒子在流體中的運動。資本市場上資本價格行為的第一個模型就是隨機遊走模型。

C。有效市場假說

法馬(Fama)在1970年正式建立了有效市場假說(EMH),他認為最有效的市場應該是那種市場價格的變化是完全隨機和不可測的即價格中不僅反映和吸納了歷史的資訊,而且也包含了被交易股票公司的所有已知資訊,因此,投資者擁有同質性信念和預期,他們不可能透過分析的有公開資訊來獲取超額收益。

學者通常按照資訊集的不同型別,將市場效率分為三種水平:(1)弱有效市場:目前的證券價格完全反映了包含在價格歷史記錄中的資訊。因此,沒有人能夠透過充分分析歷史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