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再上網看看,竟有許多的風格特點。如果不是特別的嚮往,我是不會第二次去瀏覽的。
出了水池祠堂,我在右邊的民居里轉悠。這邊的巷道比之水塘邊的又窄了一些,有的幾乎不能雙行。很多的老樹、小樹,掛滿的龍眼、黃皮無人去摘。不經意轉過一個角落,會看到一大片的殘磚碎瓦,令人難過。因是陰雨天,很多人家都是聚眾打麻將、玩撲克,過來一個遊人,十個有六個回頭望,不知是好奇還是無聊。
拐了幾條小巷,來到關帝廟,門口一老人,顫顫微微斜坐著,走了進去,卻是兩進兩耳房,眼前神龕,座下功德箱,提醒來人要發疏財心。在進門口的右邊神位,有個對聯很有意思——
公公公十分公道
婆婆婆一片婆心
再走進主神位的右邊,看到諸般神仙,其中一神握有卷書,上面卻是簡體字“學業進步”,看了未免倒味,於是也不細找周倉的神位在何方就走了出來。門口的老人還在,我動了動嘴唇,但還是忍住沒有說。算了吧。
三 被遺忘的角落
東莞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個地方,有一次,在城區前往寮步的路上,我看到一個旅遊的導示牌,這才注意這個地方(名稱而已)的。如果週末不閒,我可能也不會來,更別說距離太遠的因素了。
出了村子,我慢慢走向田野。細細的思緒不時被高空的飛機和村邊的火車打斷。火車在這邊應該叫電軌車,全部是電動牽引的,只有噪音汙染,算是好的了。
雨已經停了,泥濘的路上深一步淺一步前行。放眼望去,古老的南社村已經被現代化的工業、商業完全包圍。而在我身邊的田頭,仍有俯身忙碌的身影,一對四十歲左右的夫妻,扒拉著大腳在路上慢慢走著,空洞的表情讓我想起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人。正在幻想賽珍珠筆下《大地》裡的王龍,忽然耳邊的火車又開過去一趟,我竟一下子斷了這個悲涼的念頭。
南社出名在於對舊的保持,對教育的重視,體現在無數的祠堂建築上。我想,除了祭祀、教育、議事等用途,自然也有炫耀的意思和流傳的意思。
這個被都市遺忘的角落,可能會因為城鎮化程序而淹沒得只剩下象徵意義,或者,越來越出名了,成為了為觀光、旅遊服務的地方。無論哪種,都令人感嘆不已,何嘗這個小小的南社,就是整個華夏大地,不都是這樣的嗎?
雖然在南社只呆了三個小時,但我還要走了。
我走了,南社。
‘2007年7月4日。 最好的txt下載網
起子
7月8日,星期天,香港迴歸十週年之一個星期後。
東莞石排,晴空萬里止片雲,天熱異常。
去之前,在網路瀏覽了石排這個地方,古蹟比較多,挑來選去,最終還是確定了石排塘尾這個明清古村落。塘尾歷經六百多年,民居古祠、圍門炮樓依然儲存完整。以佔圍牆為界,佔村落總面積近四萬平方米,現存268座古民居、21座祠堂、19座書室、10眼古井、28座炮樓。古村依自然山勢依坡而建,村前三口魚塘一大兩小,分別代表蟹殼與兩隻蟹鉗,村中兩口古井則代表兩隻蟹眼。
在我眼中,既可以理解為蟹神蟹仙的崇敬,也可能是蝦兵蟹將的無力,舊村落如何,看看就可以知道其中三四了。
雖有踏青訪古的悠然,但路途初行,一路錯折來回,實在鬧了個窩火。從汽車東站坐車到石碣鎮政府,不料過頭,差一點去了袁崇煥紀念館,沒辦法,打回頭的摩托車,來到大路上,再一看,去橋頭、樟木頭、石排的一大堆,於是隨便坐了一輛鎮巴,便殺向目的地。進了石排,還是如此,折騰半天,下了摩托車,走著走著,忽然看見幾棵大大的榕樹,靠右邊便是半掩的圍牆,兩個小時的疲勞卻也一下子減去了五、六分。 。 想看書來
一 遊走之餘
進門入口便是一座兩層炮樓,木銻破爛不堪,再有幾百只腳,怕是要斷了。嘎吱聲中上了二樓,狹小的空間裡卻是武帝君神位,塑像正對著窗戶,掉頭外望,面對的是下坡的路和一小溜的水塘。
不過兩分鐘時光,出了“炮樓”,走了兩步,看見一口井,兩為中年婦女搖軲吊水,旁邊散放著幾隻塑膠桶,看樣子不過裝了一隻有餘,吊水的桶也是自己帶過來的。井旁有水溝,十字相交,順著橫溝望過去,是一片長方的空地,夾在圍牆和屋宇之間。主要的景緻留著轉一圈出來重點欣賞吧!於是腳步向右邁出,簡單的,牆上粉筆一個箭頭,託著“參觀路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