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4)

小說:管理三國志 作者:竹水冷

“曹魏篡漢晉篡曹,天數茫茫不可逃。人生爭鬥如夢魘,三國演義話漁樵。”當我們翻破這本洋洋六十八萬字的《三國演義》,真正的管理智慧究竟在哪裡呢?請聽下一講——像劉備那樣管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四講 像劉備那樣管理

如果曹操能夠贏得赤壁大戰的勝利,那就意味著他將以大漢王朝的名義佔領整個中國。換而言之,整個國家都將成為他的戰利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因為初出茅廬的諸葛亮,竟然使得中國突然出現了三分天下的可能。

可是,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而不是勢力強大的曹操呢?

(下文略)。

第十五講 以人為本的本義(1)

在許多企業家眼裡,“以人為本”似乎是一個時尚的管理學理論。有人考證說,“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其實出自劉備的一句名言:“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

經濟學家告訴我們說,所謂“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資本。管理學家告訴我們說,所謂“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成本。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理解“以人為本”的“本”義呢?

我們在上一講說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接受劉表的小兒子劉琮遞交的投降書,宣佈接管荊州。劉備呢?只好捲起鋪蓋,向南方逃亡。有很多新野縣的老百姓也跟著他。當他們經過樊城、襄陽、當陽等郡縣的時候,也不斷地有人拖男帶女加入他們。最後,竟形成了一支十幾萬人口的逃難大軍。

有人勸劉備趕快拋棄老百姓,逃命要緊。可是,劉備看著那些哭天喊地的難民,感嘆地說:“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我何忍棄之?”一邊說,一邊忍不住悲從中來,兩行熱淚奪眶而出。因為這麼一哭,就給了我們一個劉備愛哭的印象。

有人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難道他的管理秘訣,就是一個哭字嗎?他的哭與他的管理績效之間,究竟有什麼關聯呢?

【成君憶的管理學理念。】

116、劉備的管理秘訣不在於哭,而在於為什麼哭。

117、在劉備的哭泣聲中,反映的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我們知道,三國時代的軍閥,大多出身於豪門望族。例如曹操,祖父曹騰做過大長秋——宦官集團的頭領,父親曹嵩做過太尉——國家最高軍事長官,要財力有財力,要勢力有勢力。到了亂世,他們就有足夠的實力爭霸天下。小老百姓有什麼實力爭霸天下呢?爭霸天下是那些豪門貴族的專利。

可是,偏偏就有一個小老百姓脫穎而出。他,就是出身貧寒的劉備。《華陽國志》的作者常璩說,劉備雖然名微人鮮,卻能夠“伯豫君徐,假翼荊楚,翻飛樑、益之地,克胤漢祚”,實在是一個“命世”的英才。所謂“命世”,就是管理天下的意思。那麼,劉備管理天下的秘訣是什麼呢?很多人認為,是他的眼淚秀。言下之意,是他的眼淚秀讓他贏得了很多的加分,並最終贏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劉備哭了,但他不是為了做秀。想想當時那種兵荒馬亂的狀況,換了是你,逃命都來不及,做什麼秀?誰有心思看你做秀?在我們這個商業時代,的確有很多人喜歡做秀,但若說劉備做秀,則無疑是以小人之心度劉備之腹。

事實上,劉備是一個意志非常堅韌的人。他在“伯豫君徐”的時候沒有哭,他在“假翼荊楚”的時候沒有哭,他在無數次的挫敗中沒有哭。那麼,他在什麼時候哭呢?他在生離死別的時候哭,他在劫後重生的時候哭,他在悲欣交集的時候哭。劉備的哭,說明他是一個容易動感情的人。

可是,現代人卻不相信眼淚。為什麼?因為我們沒有體驗過戰爭的殘酷性。可是,請你設身處地想一想吧,在那樣動盪的年月裡,在那樣殘酷的社會環境中,隨處可見餓殍伏屍,動輒即是生離死別,如果你還有一點人性,你能夠不悲憤、不傷感嗎?有多少人在哭啊,連血都哭出來了。他們在追問,為什麼世道如此慘烈?為什麼人生這樣淒涼?

你可以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但你不能說劉備的江山是秀出來的。劉備的管理秘訣不在於哭,而在於為什麼哭。他是一個很容易動感情的人,這種感情是我們今天常常說起的“以人為本”。有人考證說,“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最早就出自劉備的那句名言:“夫濟大事者必以人為本。”

那麼,“以人為本”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成君憶的管理學理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