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能夠藉助西方的文化,找到中國人的北方,也不失為一種值得肯定的方法。但問題是,儘管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在學習美國引進版的現代管理學,我們卻依然沒有找到那個正確的方向。我們有可能賺到很多錢,也有可能把企業做得很大,但我們依然是迷茫的。無論我們賺到多少錢,無論我們把企業做得多大,如果我們沒有找到那個正確的方向,我們就會面臨許多不可預知的風險。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的看法是,現代管理學對文化的理解是錯誤的。在這個商業時代,人們總是錯誤地認為,管理學是屬於經濟學的研究範疇。研究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工作的績效,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至於我們經常提及的組織文化,也淪為了某種管理的工具、某種盈利的工具。
在現代管理學的眼中,文化僅僅只是一種類似於繪畫的技術,或者美容的技術。它是一種設計、一種偽裝、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陰謀。於是,文化被利用了,它不再具有指南針的作用,再不可能為我們指引正確的方向。準確地說,那是一種偽文化。
那麼,真實的文化又在哪裡呢?
【成君憶的管理學理念。】
3、不同的文化會有派生出不同的管理學。
4、管理學面對大量的非經濟學難題,只有在文化的層面上才能找到答案。
什麼是真實的文化呢?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就是它的社會風氣。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就是它的職場風氣。對於每一位個體的人的人而言,就是他的人生態度——或者也可以說,是他的價值觀和審美方式。
一千個讀者眼裡就有一千個曹操和劉備。因為價值觀和審美方式的差異,我們每個人看到的曹操和劉備都不一樣。有人認為曹操縱橫四海,是一個偉大的英雄。也有人認為曹操是一個陰險的強盜,因為他和他的兒子曹丕盜取了漢朝的江山。同樣地,有人認為劉備是一個富有愛心的君子,也有人認為劉備不過是一個滿口仁義的小人。人們對管理學的理解,也大抵如此。
。。
第一講 煮酒論英雄(3)
在人類的生活中,文化的領域比管理學更為廣泛。但令人奇怪的是,現代學者卻總是習慣於站在經濟學的立場上談論管理學,站在管理學的立場上談論文化。他們似乎不知道,經濟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我們應該把它倒過來。
倒過來就對了。人類的文化中包含著管理學的理念,不同的文化就會有派生出不同的管理學。至於經濟學,應該是隸屬於管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才對。
我忘了是誰說過,說:“純粹的經濟學是無恥的經濟學。”純粹的經濟學其實就是一種惟利是圖的文化主張,它把一切都理解成投資與回報。有很多人對當前主流的經濟學家不滿,罵他們是某些利益集團的狗腿子,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經濟學並不涉及道德問題的討論。但是,管理學卻要面對大量的非經濟學難題。那些非經濟學的難題,只有在文化的層面上才能找到答案。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管理學被稱為經世之學。其中被奉為經典的管理學讀本,就是人們常常提起卻未必理解的“四書五經”。社會、政治、經濟、工業、商業、軍事、乃至農業……都屬於管理學的範疇。從前,在毛澤東時代,人們從政治這條路徑進入管理學。改革開放以後,人們換了一條路徑,從市場經濟這條路徑進入管理學。所以,研究管理學有很多路徑,從社會、政治、經濟、工業、商業、軍事、乃至於到農業……都可以是管理學的路徑。我研究歷史,因為歷史也是一條很好地研究管理學的路徑。所謂“以史為鑑”,意思是說,人類的歷史就是管理學的案例。無論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或者企業的歷史,其實都是管理學的案例。
甚至於中醫也屬於管理學的範疇。為什麼呢?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對管理學的理解,是從“修身”開始。非“修身”則無以“齊家”,非“修身”則無以“治國”,非“修身”則無以“平天下”。所以,“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在我們的這個系列講座中,會經常講到“修身”這個話題。中醫的理論,對於“修身”是很有好處的。
【成君憶的管理學理念。】
5、人類的文化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漁夫文化,另一種是園丁文化。
6、兩種不同的文化,也就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管理學:漁夫的管理學和園丁的管理學。
指南針並不總是指向南方。在動盪不安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