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智慧差異,它有遺傳各種因素。
準則4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3)
美國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叫格林斯潘,他曾經是美聯儲主席。美國人說:“誰當總統沒關係,只要是格林斯潘當美聯儲主席就行。”他當了好幾屆。格林斯潘的媽媽是個樂器演奏家,格林斯潘就覺得自己也有這種音樂天賦,所以他一直學的是音樂,大學畢業還進了樂團演奏。但是他發現,自己再怎麼演奏、再怎麼努力,都是二流三流的,沒有音樂悟性。學音樂需要音樂的耳朵,他沒有。後來他發現自己在金融方面很有天才,就退出樂壇,進華爾街學金融,成為美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說格林斯潘打個噴嚏整個美國經濟就得感冒,他就是這麼厲害的一個人,關鍵是他選擇了適合自己的事。
你看看那些奧運會的冠軍們,還有很多演藝明星,他們都很輝煌,但是這些人當中有很多人的文化課未必優秀,還可能很糟糕,他們就是因為選擇了適合自己的道路,才會這麼成功。
我們作為父母來說,特別需要了解孩子的智慧結構是什麼,父母和老師都非常需要了解。有人說:“孫老師,你這麼說,不是出個難題嗎?我們做父母的這麼忙,我們又不是學者,我們怎麼能知道孩子的智慧結構是什麼樣子的?”
其實你不要把它想得那麼玄,最好的辦法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做各種各樣的體驗,不以成敗論英雄,不是為了名次、不是為了學到某一個專長,要給孩子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孩子嘗試吹拉彈唱跑跳玩等等各種東西。很快你就會發現、你就知道你的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較優秀。
比如有的孩子特能說,你看原來北京電視臺的主持人元元就特能說。她自己說:從小就覺得舌頭特別利索,語速快,反應快。她一定是屬於語言智慧發達的人。有的人木訥,半天不說一句話,這樣的人可能內省智慧發達。
你透過這種方式觀察你的孩子,你就會發現你孩子的優點和弱點,今後讓他揚長補短。據分析,現在我們的學生大概是兩種智慧發達的孩子特別容易成績好,就是說,現有的教育教學的體制評估的方###讓兩種智慧發達的人特別沾光、特別容易名列前茅,那就是語言智慧發達和數學邏輯智慧發達的人。
但是常識告訴我們,其他智慧發達的人照樣可以成材。我們剛才也舉了很多例子,人際交往智慧發達、音樂智慧發達、身體運動智慧發達、空間智慧發達,都是可以成材的。
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人,不能用分數、名次要求所有的孩子。你只有用多把尺子衡量人,你的孩子才有成功的希望,才會培養他的信心。我們要發現孩子成材的奧秘,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成為全才。
有的父母給孩子要求說:“我不要求高了,門門95分,至少90分。”看上去你挺寬容的,其實多數孩子是做不到的。孩子在小學一二三年級的時候可能還可以做到,那個時候功課比較簡單,很容易考高分,但是越往上越難。你提出這樣的要求,會讓孩子有種失敗感,他就不可能成功。
你能不能感覺到自己孩子的差異,你覺得應不應該按照自己孩子的這種特點去發展他、因勢利導?
有一位母親講:
我兒子非常淘氣,坐不住。我曾經為了讓他能夠坐得住,讓他學了三年的鋼琴,但是他不喜歡。
他上小學以後,學校有各種興趣班,有英語課、奧數課。我們一開始的時候,前半年讓他學的是英語,他非常喜歡,可能有遺傳因素吧,說的也非常好。
但是到了下半學期,老師告訴我們:三年級的時候有可能會拿奧數的成績來分快慢班。我們不得不轉向了奧數,學了一年多,他非常不喜歡,也沒有什麼進展。我們父母還要在週末給他補很多的奧數知識,讓他做大量的習題,他才能慢慢地接受。再回過頭來看,他上課的時候學英語就非常快。
這是他學英語和奧數的例子,至於其他的一些興趣,我發現他只有在運動和音樂方面可以堅持下來,其他的課統統不感興趣,所以他偏科非常厲害。
準則4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4)
這是個很好的教子案例。你看她的兒子學英語很快,很有興趣,運動也很感興趣,這說明在這八個智慧中,很可能他的語言智慧排第一,運動智慧排第二,可能是這樣的,而他的數學邏輯智慧至少不會排在前兩位,可能排在中間,或者排在倒數幾位。對一個人來說,這叫潛能特點,這是非常正常的。而且他最喜歡、最擅長的就是登臺表演,表演也是語言智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