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科學地解決這兩類問題需要我們深入地從社會科學的學科性質出發,而絕不是簡單的泛政治化。房市問題的泛政治化傾向,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政策上是有害的,這種政治化無論是作秀表象,還是高度的行政干預,都無益於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無益於住房社會問題的有效解決,從根本上,是違背房地產新政的,也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購房小貼士:怎麼選樓層
許多消費者在選樓層時往往大傷腦筋,而實際上對於購房者來說,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購房者應當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價格承受能力來確定樓層。一般而言,樓層最高定價在中間偏上的那層以及6、8、18等特殊數字層,其他的樓層價格依次遞減。而高樓層的優點是視野開闊、私密性好、空氣清新;缺點是空氣稀薄、難耐炎熱與雨水。而低樓層利於承接地氣、方便出入;但其缺點是廢氣與噪音多,光線、通風差,容易潮溼。
行政管制房價是飲鴆止渴
2007年上半年,政府幹預房價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
首先是廣州市長要求大家先別買房,他保證將房價降下來,接著又有深圳市房管部門為抓交易秩序,決定現場辦公,監督交易過程,與售樓小姐一同上下班。
南京市物價局更是絕妙,聯合房管等6部門連續發出3個檔案,對商品住宅實施以“政府指導價”為核心的價格監管制度:核准基準價、限定利潤率、規定最高漲幅5%,並要求在售樓盤中尚未銷售部分的最高價格,應低於2007年5月14日前該樓盤實際成交的最高價格。這一系列做法,導致了開發商的外逃,住房供應進一步減少,結局自然不言而喻。
南京市首開地方政府動用行政手段調控房價的做法引發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和激烈爭論,“政府幹預房價是不是開倒車?”此類問題成為主流媒體關注的焦點。從“政府調控房價”到“政府幹預房價”,這是一個極具重要性的訊號:該是全面總結中國房市發展問題的時候了!也該是徹底反思中國房市宏觀調控的時候了!
●行政干預意味著宏觀調控失敗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事實:房價問題沒有得到根本上的治理,尤其一線城市房價偏高、房價漲幅過快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政府必須有勇氣承認這一點,這是科學對待這一問題的前提!在承認這一點時,相關政府部門必須承認自身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市場。經過了三年多的宏觀調控,在經濟學上,我們可以明確地說,這是一種政府失靈。房價依然上漲!
當前出現的某些地方政府行政干預房價行為,等同於宣告中央宏觀調控的失效。如果是在經濟手段上可以調控的,政府絕不會動用行政干預。而且,從經濟學上講,任何調控政策都具有短期性,其目標是如此,其目的也是如此。這是調控政策的一個內在特點,透過“逆風向行事”來調整經濟在短期內的偏差。調控政策透過改變激勵因素而影響個體決策,從而達到政策目標。
行政干預則是一種管制,透過動用權力來影響個體決策自由,從而達到政策目標,這是一種具有扭曲性的手段。因而其複雜性要大於調控。即便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法制化國家,管制也是一種慎之又慎的備用手段。而在市場性、法制化都比較弱的國家,管制會造成更大的不公平與無效率。 txt小說上傳分享
7地產業:國民經濟的“帶頭大哥”(5)
●老百姓為什麼喜歡行政干預?
行政干預就會有效嗎?百姓把希望寄託在政府直接管制上,這是很危險的想法。
但細細想來,老百姓的邏輯簡單:房價高,政府幹預,房價被限制。如果承認這個邏輯,那麼另外一個邏輯也必然成立:房價高,政府調控,房價被限制。同樣的政府,調控若不能成功,管制就會成功嗎?如果管制能成功,何必等三年?這是說不過去的。
學者反對行政干預房價,都是出於深層次的考慮。老百姓的邏輯簡單是可以解釋通的:今天房價高了自然想讓政府管,無論怎麼管,房價降了就好;明天肉價高了自然也會想讓政府管,無論怎麼管,肉價降了就好;後天牛肉麵價格漲了自然也會想讓政府管,無論怎麼管,吃麵時省了就好……
●不可忽視政府成本
透過公共權力的實行,來為個人節約成本。政府的執政成本被忽略不計了。
但是,學者必須考慮政府的執政成本。早在50年前,德國時任經濟部長、經濟學家路德維格·艾哈德就說過:“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