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聯合,混淆了階級屬性,不利於我們獨立行動,可事實上,當時的中國共產黨根本就不是一個獨立的政黨,只不過是共產國際的中國支部,凡事都得聽命於共產國際。因此在李大釗的斡旋下,最終接受了共產國際的主張, 1922年8月,李大釗到達上海,與孫中山接洽,孫中山新敗,正渴望學習俄國並得到俄國的幫助,要想得到俄國的幫助,就必須要和共產國際的中國支部搞好關係,而同時,失敗讓孫中山認識到南方軍人和北方軍人沒有本質的不同,組織他們倆打來打去,也不會有什麼結果,於是產生了和北京政府妥協的念頭,李大釗等在北京廣泛的政治關係,是孫中山可以利用的,因此,孫中山雖然未必真的重視幾十個人的共產黨,卻親自主盟,發展陳獨秀、李大釗加入了國民黨。
當然,不要以為接受共產黨員加盟就說明孫中山改為信仰共產主義了,沒那個事,孫中山要學習的是建立屬於黨的武裝,是發動群眾,是暴力奪取政權,但孫中山完全不能理解並堅決反對共產黨關於階級鬥爭的主張,更不認可俄國在革命勝利後實行的無產階級專政。
孫中山離開廣東後不久,廣東戰雲再起,號稱支援孫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