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1 / 4)

小說:和上帝一起流浪 作者:點絳唇

在洋氣十足的哈爾濱,除了一些中國式建築、羅馬建築、哥特式建築、拜占庭式建築、新古典主義建築,以及###建築之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猶太建築。

猶太的民間建築幾乎都與猶太會堂有相似之處。

在1903年,這幢猶太樓是該城的一座高大建築。這是一個重要的提示,據有關資料表明,在二戰期間,流亡在哈爾濱的猶太人竟有五萬之眾!

遺憾的是,我雖然天天在大直街上走,卻對這幢猶太樓熟視無睹。

2002年的盛夏,我提著沉重的皮包,急匆匆地從這幢樓的樓下經過。我打算到前面的郵局去,皮包裡裝著我寫的一大厚沓子有關這座城市歷史的原始手稿。從開始弄它,我就非常惱火,一切過眼過手的東西都是殘缺的,似是而非的。讓人撞牆的是,這其中的百分之八十居然都出自那些自命不凡又愚不可及的“專家”之口。

不過,我終於馬馬虎虎地弄完了——馬馬虎虎的品質,古往今來概莫能外。現在趕快把它送走,它幾乎讓我的心都碎了,我應當鬆一口氣了,我應當急流勇退了。這件事應該結束了!

但是,在我經過這幢猶太樓時,突然聽見樓上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本能地停了下來,抬頭看。樓上不少窗戶都開著,但沒看見有人。幻聽了?我剛走出幾步,又聽有人喊,再停下來,再一次回頭朝樓上檢視,依舊無人。

被人連續喊兩次,就應當停下來,這是我的原則。

於是,我不走了,到樹蔭下吸支菸,並認真地端詳這幢猶太建築風格的樓。吞吐之間,我終於發現了它的不尋常之處。我看到在樓頂上的東、西兩個角上,各塑著一個“■”的猶太標誌。我猛然想起,這不是平時老人們所說的那幢猶太樓嗎?我之所以對這棟樓表示如此的驚訝,並不是故作誇張,而是在哈爾濱這座偌大的城市裡,這是唯一的一座在牆立面的頂上雕塑著兩隻栩栩如生的俯衝下來的蒼鷹的建築。而且,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竟然是一座猶太建築,這樣的建築恐怕在世界上也並不多見。我們在世界上看到的飾有蒼鷹建築的樓房的確是不少,但是,在民宅上飾有蒼鷹之圖的建築,幾乎難以尋找。甚至在我的記憶當中,猶太建築中飾有蒼鷹的民宅,似乎也是絕無僅有的。所以,我無論是步行還是乘公交車從這裡經過的時候,都免不了要仰頭去看看這兩隻蒼鷹,揣度它的含義,欣賞它的凌厲,感受猶太流亡者那種不屈的精神和敢為人先的建築理念。

人世滄桑,斗轉星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他們陸續地走了,回國了。他們曾在這幢土黃色的、粗糙的、近乎教堂風格的鷹樓裡住了將近三四十年,生兒育女,繁衍後代,其中一些人就是在這幢樓裡離開人世的……

猶太樓與猶太墓地(2)

早年的那個埋葬猶太流亡者的墓地在哈爾濱東郊。

鷹樓裡只有一對猶太老夫婦沒走,仍然住在這幢空曠得連說話都有回聲的樓裡。他們留下來,是要替那些已故的猶太同胞打掃墓地。

我決定去猶太墓地看看這對猶太夫婦。皮包裡的這部殘缺的稿子,恐怕得先放一放,完全不必要這麼急。

我選擇了一個很好、很涼爽的天氣去了猶太墓地。

去那裡的路很遠,它在哈同公路上,公路已經出城了。我是借了一輛內座侷促的小麵包車去的,如果要打計程車去,來回往返那得花上一大筆錢。

先前的哈爾濱猶太墓地,包括其他僑民的墓地是比較分散的,在城裡的各個地方都有——要知道,歷史上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之後,兩千多年以來,他們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猶太人只有自己的歷史,沒有自己的祖國。在近代歷史上,由於瘋狂的戰爭,由於瘋狂的排猶、反猶和大肆地屠殺猶太人,可憐的猶太人又分別從世界各地流亡到了哈爾濱。

儘管他們的靈魂是相聚的,但他們的墓地卻是分散的。

20世紀中葉,戰爭結束了,在猶太人離開哈爾濱之後,當地政府為了便於管理,花了幾年的時間,把所有猶太人的墳墓集中遷到了安靜的皇山公墓。

到了地處哈爾濱東郊的皇山公墓,我透過墓地管理處的一個朋友(他是個領導),並乘坐他的墓地電瓶車去了西邊的猶太公墓,否則我無權擅自進入。這兒管理得極其嚴格。

猶太墓地像一個幽靜的花園。天上有大團大團的白雲在飄(遠方肯定正在下雨,不然天氣不會這麼涼爽),太陽的光線很柔,柔柔的陽光照在墓地中的那些桃樹葉上,泛著水樣的波紋,真的是那種“安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