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1 / 4)

小說:易中天品三國 作者:雙曲線

不能救皇后,就這麼稀裡糊塗地、不明不白地把這個伏皇后殺了。為什麼要捏造這封信呢?因為伏完已經死了,皇后的父親已經死了,死無對證,皇后又是一個弱女子,所以這樣一個弱女子就變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某些臭男人的替罪羊。大概真相應該是這個樣子。

所以這種事情荀彧是不可能摻和進去的,荀彧怎麼會摻和這種事情呢?因為荀彧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個非常正派的人,他的正派和正直在朝廷當中是有名的,眾所皆知。所以這樣的正派的人他不可能參與到這種陰謀詭計裡面去,曹操也不會去找他,因為正派人搞陰謀詭計他不內行啊,而且搞這種陰謀詭計在曹操手底下有的是人,他幹嗎找荀彧呢。所以荀彧不可能是因為這件事情跟曹操翻臉,那麼荀彧又為什麼和曹操鬧到了那種地步呢?

*從易中天先生的分析來看,在荀彧之死的三種說法中,第三種說法極不可靠,以荀彧的人品和作風來看,他是不可能做出一些不正當的事情的。那麼荀彧到底是怎麼死的?史書記載的前兩種說法,哪一種是真實的呢?

*從易中天先生前面的分析來看,荀彧之死決不是因為不肯殺害負皇后而自殺,一定是另有隱情。荀彧是曹操陣營中最重要的謀士,曹操一直把荀彧視作自己的“張良”,而荀彧也確實沒有辜負曹操對自己的期望,為曹操出謀劃策,竭盡全力。但是後來兩人確實鬧翻了,荀彧最終憂鬱而死,那麼荀彧是因為什麼和曹操翻臉的呢?曾經是志同道合的兩個人,為什麼會走到這一地步呢?

我認為是政見分歧。人們都說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謀士,就像諸葛亮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一樣,其實這個說法是可以討論一下的。就是關於謀士的這個定義,歷史上的那些謀士一般的說,他們的職業道德就是為他們的主人、君主服務,君主要做什麼,他來出謀劃策,這是一般意義上的謀士。就像現在的律師一樣,律師幹什麼的?為當事人服務,當事人要打官司,我幫你打贏,這是我做律師的職業道德,至於你這個官司是誰我是不管的,所以也有律師替黑社會辯護嘛,也有這樣的律師,作為律師來說它作為一種職業來說也無可指責,要講清楚,無可指責。謀士,他為他的君主出謀劃策,不管這個君主做好事、做壞事他都出謀劃策,就他職業而言也無可指責。但是在謀士和律師當中有一些人,極少數的一些人,他們是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底線的。在劉備那邊就是諸葛亮,在曹操這邊就是荀彧,他們兩個人是高於一般謀士之上的,由理想的人。

我們看荀彧當時給曹操提出的三大綱領:奉主上、秉至公、扶弘義,這三大綱領強調的是什麼呢?強調的都是必須堅守道德和正義,都強調這個。所以荀彧的三大綱領它不是策略,不是謀略,是理想,是綱領,說到底就是要維護漢室,維護大漢王朝。而且荀彧對曹操寄予厚望,他認為曹操有這個能力。曹操也有這個理想,因為董卓之亂的時候是曹操首倡義兵,關東聯軍的時候只有曹操和孫堅去打董卓,是一個愛國愛民的亂世英雄,荀彧的理想就是輔佐這樣一位英雄把國家重新平定下來,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這是荀彧的理想。

但是荀彧沒有想到人是會變的,隨著曹操的功勞越來越大,他的權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他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到了他決心要封魏公、建魏國的時候,政治上極為敏感的荀彧馬上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認為這個時候曹操和皇帝的關係將發生根本的變化,因為他一旦封了魏公,他就要建立一個獨立公國,這個獨立公國和大漢王朝的關係將是國與國的關係,它不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了,它是國與國的關係了,曹操跟皇帝是公爵與皇帝的關係。當然這裡頭還有一點微妙的地方,就是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宗主國,這個魏公國是這個宗主國冊封的邦國,但是和郡縣與中央的關係大不一樣了。這個搞來搞去搞得不好它就會發生變化,因為這個時候大漢王朝是個空架子,什麼都沒有,曹操舉手之勞就能把大漢王朝滅了,所以荀彧是不能接受的。

在這樣一種不能接受的情況下,他就面臨著自己命運和道路的選擇,怎麼辦?但是無可選擇。他怎麼呢?他現在發現曹操不是他能寄予厚望的人了,誰是?劉備是?就算劉備是,他能投奔劉備嗎?他這個時候還能投奔劉備嗎?不能。那麼跟著曹操繼續幹,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走向自己願望的對立面,他越幫助曹操就是越跟自己做對。他現在是不能幫曹操也不能不幫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曹操,所以我稱之為進退失據,而且只有死路一條。何況我們可以想象到荀彧這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