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2 / 4)

小說:易中天品三國 作者:雙曲線

滅了曹魏以後,我希望你們能夠識時務,意思就是希望你投降,如果你們貴方不識時務的話呢,不好辦,天無二日,人無二君,那我們兩國都只好各自回去,各自的君主修德政,各自的文臣武將練功夫,我們大家都把鼓槌拿起來敲,戰場上見。這是鄧芝使吳的時候說的話,但是當孫權當真稱帝的時候,諸葛亮決定承認二帝並尊,這件事情意義非常大的,它對於一個正統思想很重的人來說,邁出這一步非常不容易,為什麼會這樣做?表現出什麼來?我認為表現出的是諸葛亮的務實精神,諸葛亮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我們現在回過頭去讀他的《隆中對》你看可有一句空話,非常實在,劉備還說什麼: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大,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諸葛亮沒有跟你討論什麼主上蒙塵,奸臣竊命這些問題,他講的是你趕快佔塊地方,董卓一來天下大亂,所有人都在搶地盤,你非得有根據地不可,非常實在,是個實實在在的人。所以這個並尊二帝,我認為又體現諸葛亮的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就是審時度勢的務實精神。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就是他的北伐,這個問題我在前面節目裡面已經講過了,就是為什麼要不停的北伐,也不是他不審時度勢,實在是除了這樣做以外,沒有別的選擇,這就不展開說了,第二個謎。

畫外音: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恐怕很難找到第二位象諸葛亮這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丞相了。他的政治韜略讓他走出茅廬,輔佐劉備,他又顧全大局承認孫權稱帝,恪守與東吳修好。劉備去世以後,他又輔佐幼主劉禪以“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為己任,實行聯吳抗魏戰略,並親自率師數出祁山攻打曹魏。在對內治理上他事無鉅細,事必躬親,然後就在諸葛亮事無鉅細,事必躬親的背後,又留下了一個大權獨攬,架空劉禪的說法,因此這一對君臣關係就變得十分微妙。那麼諸葛亮是否真的架空了皇帝?他又是否真的大權獨攬呢?這也就成了諸葛亮身後的第三個謎團。

第三個,專政之謎。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了,諸葛亮這一生第一件輝煌的事情就是出山以後,促成了孫劉聯盟,但是赤壁之戰以後一直到夷陵之戰,我們基本上聽不到他的聲音,真正的大展宏圖是在劉備去世以後,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全面接管了蜀漢政權。按照《三國志》的說法“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就是軍、政的所有的事情,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要諸葛亮拍板,都是諸葛亮一個說了算,這叫做大權獨攬,而且架空皇帝。這在中國古代也是很忌諱的一件事情,因此歷史學家對此要作出自己的解釋,就覺得非常為難,解釋無非是兩種:一種是劉禪弱智,但是看過《非常君臣》一集的觀眾朋友們應該認同我的一個觀點,劉禪並不弱智。另一種觀點是諸葛亮貪權,但是事實證明他也並不貪權,他沒有象曹操一樣把自己的相位又傳給自己的兒子,怎麼解釋呢?只能解釋為他太負責任,他是不放心,他不放心把這麼大的事情交給別人去做,這是一個能力強的人常常會有的心理,一個能力太強了以後,他就不放心別人,所以他到了事必躬親的程度,他在北伐軍中和司馬懿對壘的時候,司馬懿問蜀國的人說你們丞相最近怎麼樣啊?蜀的人說我們丞相每天吃東西吃得很少,但是工作做得很多,但凡是打二十軍棍以上的都要親自主持。司馬懿說他快死了,這個事情也是有爭議的,首先是有人不同意,說這不可能,一個做丞相的,做總司令的人下面打二十棍子他去數,那不等於一個做總經理的發工資的時候到財務科去數鈔票嗎?那可能嗎?還有一種說法,說那如果是可能的話,說明他管理能力不行,完全不符合管理學的這個法則嘛,你管成這個樣子,難怪你後繼無人嗎,什麼事都你一個人做了,別人得不到鍛鍊,得不到成長嘛,那麼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我認為這個事是可能的,但不是每個二十軍棍都去數,每打二十軍棍都去數,那是數不過來的,是什麼呢?偶然去一下,為什麼要偶然去一下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他的法制,因為法制的建設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執法,你立了法你不能執法或者執法不公平,或者執法不嚴明,你的法制都會流產,你知道他那二十軍棍怎麼打,全在打人的那個人,他要恨這個人,兩棍子就能打死,他想包庇這個人打二百棍他都不疼,這種事情當然我們現在沒有證據,但是以今度古想當然耳,想當然那個時候可能也有一點,偶然去看一下,就象微服私訪一樣,而且自己作為丞相為下面作出一個表率來,一個領導如果是這樣子來抓工作的話,下面一般工作就會比較好。所以我覺得呢,這個事情表現出他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