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的眼中閃出一股恨意,說道:“裴蘊上書彈劾之後,楊廣就下令三司會審,把薛道衡下了大獄,薛道衡還以為這次會和以前幾次一樣,最多是流放外地罷了,所以還催著三司的主審官員早點結案。”
王世充嘆了口氣:“我就是不想擔上這個害死薛夫子的罵名,這才稱病在家的,不然我這個大理少卿沒準就是本案主審了,不判他一個死罪,自己就要輕則丟官,重則送命啦。”
魏徵點了點頭:“主公的苦衷,魏某清楚,此事不管何人主審,最後都是一樣的結果,於是那大理卿楊汪最後結案,判了薛夫子一個大不敬的罪名,判斬首示眾。”
王世充搖了搖頭:“這楊汪年輕的時候橫行鄉里,是鄉中一霸,讓鄉人側目不已,年齡稍長之後,倒是收起心思,好好讀書了,三十歲以後,居然成了名滿天下的文人,只是文人何苦為難文人,他明知薛道衡的冤屈,卻逢迎上意,這樣判決,就不怕有一天報應不爽,落到自己身上嗎?”
魏徵冷笑道:“這個楊汪,也是一門心思往上爬的馬屁精,有這麼一個好機會,巴結楊廣還來不及呢,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員,有好幾位都和主公一樣,稱病不出,就他最積極,最後幾乎就是他一人主審定罪的。”
王世充嘆了口氣:“薛夫子死無全屍也太悲慘了一點,我想即使是楊廣,也得做點表面文章,留他一個全屍吧。”
魏徵點了點頭:“正是。楊廣下令,念在薛道衡兩朝元老的份上,賜他一丈白綾,縊死於家,在薛夫子臨刑前。楊廣還特意去了一趟薛府,對薛道衡諷刺道,薛夫子可能再做空梁落燕泥否?”
王世充默然不語,這又是薛道衡和楊廣的一個陳年舊怨,大概是開皇末年的時候,有一次楊堅召集的酒會上。文人才子云集,楊堅當時趁酒興,讓在座的諸位才子以泥為題,作一場詩會。當時楊廣已經成功地鬥倒了楊勇,成為了太子。他一向以才學自負,平時也多結交文人墨客,自詡文章天下無雙,在這詩會上獨佔鰲頭,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當時在場的其他才子們,或是水平不夠,或是不敢挑戰楊廣的才名,都故意沉吟不語。只有薛道衡,看著樑上有一個燕巢,當即說了一句:暗版浮蛛網。空梁落燕泥。這兩句整得楊廣抓耳撓腮,也沒想出更好的句子,最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薛道衡拔得頭籌,獲得了楊堅的賜酒,沒想到時隔多年,楊廣居然還耿耿於懷。把此事在薛道衡臨刑之前都拿出來嘲諷一番,可見其有多記仇。
魏徵嘆道:“薛夫子死後。他的兒子薛平便辭了官位,還自誓一生不再出仕隋朝。主公。那薛平乃是河東名士,文章才氣都是極為出色的,您這裡現在缺乏這樣的文人,以後如果起事,要起草詔書行文,都是需要一個筆桿子的,你看是不是可以趁這機會,把薛平給拉過來呢?”
王世充沉吟了一下,搖了搖頭:“現在不行,薛平是不是辭官之後,回河東老家了?”
魏徵點了點頭:“正是,薛道衡是河東汾陰人,他死後,薛收就扶著他的棺材回家安葬了,楊廣沒有赦免薛道衡家人的罪,讓他們流放且末(吐谷渾這次被征服後置的一個郡),只許幼子薛收帶薛道衡的屍體回老家送葬。今天早晨,我看到薛收一行人,已經運著棺材,出北門上路了。”
王世充站起身,踱了幾步,搖了搖頭,說道:“現在還不是時候,薛道衡剛死,世人皆知薛收與楊廣不共戴天,我們如果這時候出手示恩於薛收,只怕他不一定肯來,而且作為孝子,為父守孝三年是起碼的,短期內他也不可能過來做事,更重要的是,楊廣也不是傻子,他殺了薛道衡後,一定也想看看是誰暗中為薛道衡鳴不平,所以現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去接觸薛收。過一兩年的時候,可以派人暗中接濟他們家一下,但也不可以直接暴露我們的身份。”
魏徵點了點頭:“是,主公。只是這樣一來,有點可惜了,這回主公沒有去審那薛道衡,而您在宮中為薛夫子說話的事情也傳了出來,在士人們的風評之中,您的形象大大改善,和救了孔穎達一命的楊玄感一樣,被那些士人從武夫和商人,看成是真有器量和才學的俊傑了。”
王世充微微一笑:“對了,說起那個孔穎達,以前我在河北初遇你玄成的時候,你曾經給我舉薦過,說此人才華橫溢,讓我有機會招至幕府之中,只可惜我雖然幾次重金禮聘他出山入我幕府,可是他卻再三推辭,本以為此人並無出世之心,可想不到這次洛陽城的論道大會,他居然也參加了,還力壓群儒,奪得第一,看來這孔穎達,也不甘心一輩子在山野之中做個隱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