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食物必然是調味簡單,能夠凸顯材料本身的鮮味為主。鹽焗老蟶雖然簡單無比,然而在華夏沿海卻是經久不衰,自然有其道理。最妙的是,這道菜簡單得只需要用上鹽巴就可以了,偏偏僖氏從礁岩上採來的還都是粗糙的海鹽,用來烹香再合適不過。
至於另外一道“魚羊膾”,只不過是她隨口謅出來的名字,這道菜的本名是“魚咬羊”,最正宗的作法是在桂魚腹內塞入羊肉同烹,經此法制後,魚不腥,羊不羶,鮮美無比。可是她要弄個輔兵出去給塗盡做手腳,點名要的就只能是大魚。六、七十斤重的龍躉,哪怕在現代華夏也找不出幾口大鍋可以烹製,何況是僖氏村,所以她只做了精簡版來應付夜叉。
“鮮”字的由來,本來就是魚、羊相合。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其御廚易牙善調五味,首創了“魚腹藏羊”之法,故後人將魚和羊組了個“鮮”字。不過易牙當初是將鱉與羊合蒸,這道宮廷名菜在南宋又稱“鱉蒸羊”,真正的“魚咬羊”乃是傳統徽菜中的經典之作。
然而要讓夜叉吃得挑不出毛病來,光這兩樣還不夠,因為她手裡沒有蔥姜,沒有醬油、八角,更沒有紹酒和黃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