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利息和股權去償還。
這筆“喬治貸款”到位後,使愛特信又撐到了1998年3月。當年4月,愛特信公司獲得第二筆風險投資,投資者包括英特爾、道瓊斯、晨興、IDG等,共220多萬美元,愛特信也由此更名為更響亮的搜狐公司。
王志東一年之內三進矽谷
搜狐肯定不是中國第一家被風險投資青睞的高科技公司,在張朝陽拿到錢之前,邊曉春和“前導”就曾經拿到過IDG的投資。搜狐也不是第一家被風險投資青睞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亞信早在1993年就拿到了劉耀倫給的50萬美元,雖然亞信的總部是在美國註冊的。
單從在中國註冊的網際網路公司裡論,張朝陽也不是第一家主動與風險投資牽手的網際網路公司,王志東的四通利方1996年1月正式聘請馮波所在的公司為其融資,而張朝陽的融資之路是從1996年7月開始的。如果要給張朝陽的風險投資之路找個第一的話,那就是張朝陽的公司是中國土地上註冊在中國、第一個完全靠風險投資催生起來、同時廣為中國人所知的網際網路公司。
是王志東還是張朝陽?這樣的問題在1996年之後成為報紙、電視最熱衷討論的話題,這樣的兩個人,其實截然不同,但網際網路的大浪把他們淘成了公眾人物和產業偶像。
張朝陽和王志東,就其經歷來說,足夠可以成為公眾人物。1981年,陝西青年張朝陽考進清華大學;1984年,來自廣東虎門的王志東考入北京大學。不論是北大清華,還是清華北大,誰在前面,都不會影響這兩所比鄰而居的高等學府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最高學府的崇高地位。
清華畢業的張朝陽,很快出了國,到麻省理工學院繼續讀物理,麻省理工學院在美國的地位和清華在中國的地位相當,也是那個時候中國老百姓知之不多的美國名校之一。
北京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的學生王志東,沒畢業就已經在中關村裡小有名氣,他穿梭在北大清華旁的各個電腦城裡,給這些練攤的大小業主們寫工具軟體,順便做著加密解密的活兒。王志東有多受歡迎?那就是不斷地有人找他開公司,請他以技術入股。到1994年四通利方成立之前,王志東已經參與創辦過兩家軟體公司,此外還有在北京大學創辦的校辦企業方正集團裡工作的經歷,他被許多媒體稱呼為軟體天才、新一代程式設計師的領袖人物。
不論從哪個角度上說,四通利方的創辦在中關村歷史上都是有其卓絕地位的。這是因為,這家公司一開始就有著相對清晰的產權結構,按照雙方的約定,四通集團投入500萬港元,佔據70%的股份,王志東和他的創業團隊佔據30%的股份。王志東領導的技術團隊很快寫出了RichWin這樣的中文平臺,風靡一時。
不過,到了1995年,王志東的煩惱也來了。他發現,微軟等海外強敵進入中國的速度和力度都比他想象得快和大,而四通集團給予他支援的強度卻不如他一開始設想得那麼大,兩相消弭,讓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參與創辦的四通利方的未來將不那麼明晰,而這個時候,四通集團投入的500萬港元已經花得差不多了,王志東必須去找錢。
按照很多媒體的報道,這個時候王志東想到去矽谷取經,於是,也就有了王志東在1995年三進矽谷的故事。其實不然,這三次矽谷之行,每一次都是王志東的對手公司安排的,一次是IBM(當時要推lotus軟體,中文名“蓮花”),一次是惠普,另一次是微軟。對手邀請王志東和其他中國軟體的同行到美國參觀學習訪問,更多是希望能參與到即將開放的中國軟體大市場中的市場蛋糕分配中來。
王志東樂得其所,他正想到他從北京大學讀書時代起就無比崇拜和嚮往的矽谷去看一看,學習怎麼樣引進矽谷式的創新機制,以便讓自己的四通利方能成長成一個像微軟一樣的大公司。
1995年7月,王志東來到矽谷,正好趕在全球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網景上市前夕,那時到處都在講述網景的故事。王志東聽完網景的故事後立馬醒了過來,這就是他想要的四通利方的成長軌跡。當王志東打聽到是摩根斯坦利給網景做的融資時,他四處向朋友打聽,看怎麼能讓摩根斯坦利來給他投資。最後找到的朋友是王志東在四通利方的創業夥伴嚴援朝的多年老相識,他一聽就樂了,對王志東說:“你要找摩根,還嫌早了一點。不如先給你找個小點兒的吧。”
話是這麼說,但摩根斯坦利一位高階別的合夥人還是抽出一個小時專門和王志東進行了會談,談完王志東才反應過來,人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