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哲做太子的時間不長,忠心於李唐皇室而又能說得起話的只有一個劉仁軌,但遠在長安,象裴炎等聰明人早已另攀高枝投靠了武后。高宗後期太子頻頻更換,每一次廢太子都會連累到東宮親近大臣的貶黜,人們因此不願和太子太過接近,何況哲“春秋鼎盛,聖道未周”,做太子期間種種令人失望的表現,更讓人不敢將身家性命和前途寄託到太子身上。在這樣心態的驅使下,大多數東宮官員都是碌碌無為,掛個名字混日子而已。
東宮僚屬田遊巖的際遇可為典型代表。田遊巖原本是隱居嵩山的著名隱士,明崇儼被殺,武后設專案組日日追查,高宗唯恐章懷太子出事,一面命太子監國以增強實力,一面親往嵩山請田遊巖出山,希望他能像漢初商山四皓那樣保住太子的地位。但章懷太子最終還是被廢,田遊巖因為剛到東宮不久,沒有受到牽連,而是留下來繼續輔佐新太子哲。既受高宗知遇之恩,照理說應該盡忠職守忠於太子,但不知是哲太不具有親和力,還是田本人性格使然,不要說為太子保駕護航,就是看見太子胡作非為也一聲不吭從不勸諫,完全域性外人一樣,“唯唯而無一談,悠悠以卒歲月”,頗為時論所譏。象田遊巖這樣親受高宗“調護之寄”的人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態度就更可以想見了。
哲雖然已經貴為皇帝,但當時以裴炎為首的大臣對他的態度依然十分冷淡,他們似乎更屬意於哲的弟弟豫王旦。在洛陽統領禁軍的兩位首領程務挺、張虔勖早與裴炎打得火熱,成為武后的工具。哲似乎也有試圖拉攏羽林軍,爭取他們的支援,但並未成功。'3' 滿朝文武雖多,竟沒有一個人可以施以援手,哲雖然坐上了龍椅握到了玉璽,但在母親的天羅地網下仍沒有絲毫還手之力。在高宗諸子之中,哲歷來是評價最低的一個,除了明崇儼處於針對章懷太子的目的而誇了哲一句長得像太宗,幾乎就沒得過其他好評,說他鬥雞遊獵貪玩不知書不好學不做家庭作業的倒一大堆。其實此情此景,就算公認聰明絕倫的章懷太子也無法應付,何況智商不太高的哲。然而,自甘認命,躺在菜板上任人宰割的滋味太不好受,哲和賢畢竟是嫡親兄弟,天分雖然不及,性格卻相差無幾。就算明知強弱懸殊,也要盡力一試,儘管這種努力,在他人看來簡直可憐復可笑。眼看著兩個哥哥如此下場,並親去送行目睹章懷太子被流放巴州衣不蔽體的悽慘場面,他還有勇氣反抗,不管後果如何,也足以讓人尊敬了。日後張柬之稱其“勇烈”,也是有感而發吧。
正月初一,哲初掌國政,立太子妃韋氏為皇后;即超擢皇后之父韋玄貞為豫州刺史。正月十日,又把韋后的遠親韋弘敏提拔為同中書門下三品而拜相。韋家只是個沒落的老牌貴族,不能給中宗提供什麼實質上的援助,而當時也已經不是外戚在政治舞臺上唱主角的時代,可是孤立無援的中宗又能向何處延攬親信呢?堂堂大唐天子,總不能跑到大街上見誰就拉:“你好,我是你的皇帝陛下。跟我走,幫我幹掉我老孃,我給你大官做!”武后好笑而又感嘆著兒子的幼稚,倒也沒有出面阻止。——憋了那麼多天,也該讓他發洩一下吧^_^
初嘗權力滋味的哲開始走得更遠,他要把韋后之父韋玄貞從刺史提升到侍中,又準備把乳母的兒子提升為五品官。這一舉動常為後來人詬病,但按照唐制,由刺史而升宰相的並不少見,何況皇帝任用岳父為侍中,政治敏感性遠比任用其他親信官僚為輕。然而唐代出旨權為中書省所控制,皇帝的這一主張立刻遭到了顧命大臣裴炎的反對,堅持認為不可。當時裴炎為中書令執政事筆的首席宰相,侍中劉景先與他私交甚好,幾位新任命的年輕宰相裴炎基本上都能控制,如果皇后的父親做了侍中,掌控具有封駁權的門下省,裴炎的地位必然大受威脅。皇帝再三催逼,裴炎堅決不肯受命,不由得勾起年輕皇帝的心頭舊恨,忍不住大怒:“就算我把天下交給韋玄貞也是我的事,有何不可!怎麼就做不得侍中?”
裴炎驕狂已慣,何況哲本來就不是他心目中的合適君主。他若是有把哲放在眼裡,當初就不會繞過嗣皇帝奏請太后掌政,他既然敢這樣做,必然就有預料會招致皇帝的不滿和報復。得到中宗這樣的回覆,裴炎立刻告訴了太后。武后本來就在躊躇以何種理由收回權柄,裴炎的告發無疑又是一個機會,此時中宗的皇帝位還沒有做滿一個月。
(本節未完待續)
'3' 《資治通鑑》言及中宗被廢后:
有飛騎十餘人飲於坊曲,一人言:“向知別無勳賞,不若奉廬陵。”一人起,出詣北門告之。座未散,皆捕得,系羽林獄,言者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