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國家總教會要求立即停止在德國出版和傳播聖經??
14。 國家總教會宣稱,對它來說,因此也是對德國民族來說,業經決定,元首的《我的奮鬥》是一切檔案中最偉大的。它??不僅包含了最偉大的倫理,而且體現了對我國民族目前和將來生活來說是最純粹和最正確的倫理。
18。 國家總教會將從它的供壇上清除一切耶穌受難像、聖經和聖徒像。
19。 在供壇上,除了《我的奮鬥》(對德國民族來說,因而也是對上帝來說,這是一本最神聖的書),不得有別的東西,在供壇左邊則放一把劍。
30。 在它創立那一天,各大小教堂,必須除去基督十字架??必須代之以唯一不能征服的象徵——卐字。
文化的納粹化
1933年5 月10日晚上,也就是希特勒當總理後約4 個半月,柏林發生了一幕西方世界自從中世紀末期以來未曾看到過的景象。在約莫午夜的時候,成千上萬名學生舉著火炬,遊行到了柏林大學對面的菩提樹下大街的一個廣場。火炬扔在堆集在那裡的大批書籍上,在烈焰焚燒中又丟了許多書進去,最後一共焚燬了大約20000 冊書。在另外幾個城市裡也發生了同樣的景象。焚書開始了。
那個晚上,由興高采烈的學生在戈培爾博士的讚許眼光下丟入柏林烈焰中的許多書籍,都是具有世界聲譽的作家的著作。在這些作家中,德國作家有托馬斯·曼和海因裡希·曼、里昂·孚希特汪格、雅可布·瓦塞曼、阿諾德·茨威格和斯蒂芬·茨威格、埃裡希·瑪麗亞·雷馬克、瓦爾特·臘思瑙、艾伯特·愛因斯坦、阿爾弗雷德·凱爾和雨果·普魯斯等人。雨果·普魯斯是草擬魏瑪憲法的學者。但是,不僅數十位德國作家的作品遭到焚燬,有許多外國作家也不能倖免,其中有:傑克·倫敦、厄普頓·辛克萊、海倫·凱勒、瑪格麗特·山額爾、H·G·威爾斯、哈夫洛克·艾利斯、阿瑟·施尼茨勒、弗洛伊德、紀德、左拉、普勞斯特。用一份學生宣言的話說,凡是“對我們的前途起著破壞作用的,或者打擊德國思想、德國家庭和我國人民的動力的根基的”任何書籍,都得付之一炬。
新上任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博士從現在起將使德國文化不得越出納粹思想的雷池一步。他在被焚的書籍化為灰燼之際向學生們講了話。“德國人民的靈魂可以再度表現出來。在這火光下,不僅一箇舊時代結束了;這火光還照亮了新時代。”
照亮德國文化納粹新時代的,不僅有焚書的火焰和雖然沒有像焚書那麼有象徵性卻更加有效的措施,即禁止千百種書籍在書店出售或在圖書館流通,禁止許多種新書的出版,而且還有任何現代西方國家都沒有經歷過的那麼大規模的文化管制。早在1933年9 月22日,就在戈培爾博士的指導下根據法律設立了德國文化協會。它的目的,用該法律的話來說,規定如下:“為了推行德國文化的政策,必須使各方面的創造性藝術家都集合在國家領導下的一個統一的組織中。不僅必須由國家決定思想方面和精神方面的發展路線,而且還必須由國家領導和組織各種專業。”
為了指導和控制文化生活的各方面,在德國文化協會下面成立了7 個協會:德國美術協會、德國音樂協會、德國戲劇協會、德國文學協會、德國新聞協會、德國廣播協會和德國電影協會。凡是從事這些職業的人,都必須加入有關的協會,這些協會的決定和指示具有法律效力。這些協會所擁有的權力中,有一項是它們'242' 可以因“政治上不可靠”而開除或拒絕接受會員,這就意味著可以——而且事實上常常是——不讓那些對國家社會主義不太熱心的人從事他們的專業或藝術,從而剝奪了他們的生計。
凡是30年代在德國生活過的人,只要是關心這些事情的話,沒有一個人能夠忘記,曾經有過那麼悠久的極高的文化水準的民族,它的文化水準竟發生這樣令人噁心的退化。不用說,一經納粹領袖們決定,藝術、文學、報刊、廣播和電影都必須專門為新政權的宣傳目的和野蠻哲學服務,這種退化就是不可避免的。除了恩斯特·約恩格和恩斯特·維查特的早期作品以外,沒有一個還在人世的比較重要的德國作家的作品曾在納粹當政時期出版過,差不多所有這些作家,都在托馬斯·曼的帶頭下移居到國外。極少數留在國內的作家不是自動地就是被迫保持緘默。每一本書或者劇本的手稿,都必須先送宣傳部審查,經它認可後才能出版或者上演。
音樂的遭遇算是最好的了,只是因為音樂是各種藝術中政治性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