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的方案,接著,希特勒為了給那些膽怯的將領們打一打氣,使他們具有在大戰前夕所必須具有的勁頭,於是便在11月23日那一天中午把那些擔負指揮的將領和參謀總部的人員召到總理府來。
這是希特勒對他的主要軍事將領們所作的秘密精神講話中一次最能說明問題的講話。由於盟軍在弗倫斯堡發現了一些最高統帥部檔案,這篇講話便被儲存下來了,這是某位不知名的與會者的筆記。
這次會議的宗旨,' 希特勒一開始便說' 是要使你們瞭解一下我的思想境界,因為這支配著我對未來事態發展的態度;此外我還要把我的決定告訴你們。
他的腦子裡充滿了關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想法。他在這次與會人數不多的會議上,說話口若懸河,肆無忌憚,異常露骨,使人清楚地看到了他那想象力豐富然而極不正常的腦子裡的一切思想活動的輪廓。他還對未來事態的發展作了極其準確的估計。但是,很難想象有誰聽了這番講話還能有任何懷疑,仍舊不相信這個掌握了德國和全世界命運的人已經全然變成了一個危險的自大狂者。
在談到早年的奮鬥時,他說:我對於歷史事態的可能發展有清楚的瞭解,對於作出無情的決定有堅定的意志……作為最終決定性的因素,我可以毫不誇大地說,我是不可代替的。沒有一個軍人或是文官能夠代替我。謀刺我的陰謀以後可能還會有。我對我的才智慧力和決斷能力是深信不疑的……從未還沒有一個人取得過像我這樣的成就……在我的領導下,德國人民的地位空前提高了,即使現在全世界都在恨我們……國家的命運全在我一個人身上,我自然當仁不讓。
他斥責將領們在他作出“堅決的決定”要退出國聯、宣佈徵'657' 兵制、佔領萊因蘭、在萊因蘭設防以及吞併奧地利時不該表現懷疑和動搖。他說,“在那時候相信我的人是很少的”。
“接著下一步是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波蘭。”他在敘述他的征服業績時,態度極為寡廉鮮恥。可惜張伯倫沒能聽到他這番話。
我從一開始就明白,我是不能以取得蘇臺德日耳曼人區為滿足的。那僅僅是區域性的解決辦法。於是我便作出了進軍波希米亞的決定。隨著建立了“保護國”,這樣征服波蘭的基礎就奠定了。但是當時我還沒有十分明確,是應該先解決東方再打西方呢,還是先征服西方再來收拾東方。由於事態的壓力。最後還是先打波蘭,可能有人指責我,說我要打了又打。但我認為,鬥爭是所有人的命運。任何人,只要他不甘心失敗,就不可避免地要進行鬥爭。
日益增長的' 德國' 人口,要求有更大的Lebensraum' 生存空間'。我的目標在於使我國人的數目和所需的生存空間之間有一個合理的比例關係。鬥爭就必須從這裡開始。沒有一個民族能夠迴避這個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就只有俯首退讓,逐漸衰亡……在這裡,一切巧計良策都將無濟於事,刀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拿不出力量來進行鬥爭的民族是必然要退出歷史舞臺的……希特勒說,包括俾斯麥和毛奇在內的過去那些德國領導人的毛病是“不夠堅強。只有在一個有利時機對一個國家發動進攻才能解決問題”。由於認識不到這一點,結果1914年的戰爭“多面受敵。因而未能解決這個問題”。希特勒繼續說道:今天,第二幕戲正在編排。67年來我們第一次避免了兩線作戰……但是沒有人能夠知道,這種局面能夠維持多久……從根本上說來,我把武裝力量組織起來,並不是為了養兵不用。我一直都有決心要發動進擊。
想到目前單線作戰的好處時,這位元首提起了俄國問題。
就目前來說,俄國還沒有什麼危險性。它已經由於許多內部問題而被削弱了。況且,我們同俄國還訂有條約,但是,條約只有在它們還能為某種目的服務的時候才會得到遵守。俄國只有在它認為這個條約對自己有利的時候才會遵守它……俄國仍然抱有長遠的目標,特別是加強它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地位。只有我們在西線騰出手來的時候才能夠反對俄國。
至於義大利,一切取決於墨索里尼,“他一死情況就可能全盤改變……正像斯大林如果死了一樣,義大利領袖一死會給我們帶來危險。一個政治家是很容易遭到不測的,最近我對這一點有親身'658' 體會”。美國“由於有中立法”,所以希特勒那時候還不認為它有什麼危險,同時它對盟國的援助也還很有限。然而,時間是對敵人有利的。“目前是一個好機會。再過6 個月就可能不再如此了”。因此:我的決心是不可變更的。我要儘快地在最有利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