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美國總統和瑞典國王也突然橫加干涉,就在前一大,9 月26日,羅斯福向希特勒發出呼籲,請他協力維持和平。雖然希特勒在不到24小時內就給了他答覆,說和平完全取決於捷克人。可是美國總統在當天9 月27日星期三又發來了一份電報,建議各有關國家立即舉行會議,並且暗示,如果爆發戰爭,全世界將視希特勒為戎首。
在1914—1918年的大戰中曾證明是德國忠實朋友的瑞典國王,態度更為直率。這天下午,德國駐斯德哥爾摩公使給柏林發來了一份電報,說國王匆促召見了他,告訴他,如果希特勒不把10月1 日的限期推遲10天的話,世界大戰就不可避免地一定要爆發。德國是唯一要對此負責任的國家,而且,“從目前各個國家的組合情況看來”,同樣不可避免地,德國一走要失敗。在斯德哥爾摩冷靜、中立的氣氛下,這位精明的國王至少在估計軍事形勢方面要比柏林、倫敦和巴黎的政府首腦客觀得多。
羅斯福總統,也許是因為必須考慮到美國人的心情,強調指出美國對戰爭不會干涉,甚至也不願“在目前的談判中”承擔任何責任,這樣,他的兩次和平呼籲就大大減少了力量。德國駐華盛頓大使漢斯·狄克霍夫因此認為必須在當天就發一個“特急”電報給柏林。他指出,如果希特勒最後訴諸武力而英國對此反對的話,他有理由假定“美國的全部法碼都將投在英國這一邊”。而且,這位通常在元首面前進言的時候總是十分膽怯的大使還加了一'401' 句,“我認為我有責任大大強調這一點”。他不想看見德國政府在估計美國的態度方面重犯它在1914年犯過的錯誤。
那末布拉格如何呢?那裡是不是有了軟化的跡象呢?這天晚上,德國武官土聖特上校給最高統帥部來了一個電報:“布拉格情況平靜,最後的動員措施業已完成……徵召入伍的兵員總數估計為100 萬人,其中野戰軍佔80萬人……”這個數目等於德國在東西兩線所有有訓練的兵員的總數。捷克人和法國人加在一起,兵力超過德國人一倍以上。
面對著這些事實與發展,而且無疑也充分考慮到威爾遜臨走時的話和張伯倫的性格及其對戰爭的極端恐懼,希特勒在9 月27日天剛黑就口授了一封信給張伯倫。應召前來把這封信翻譯成英文的施密特博士,感到這位獨裁者似乎是“在要採取極端步驟”的時候縮了回去。那天晚上,英國政府已下令艦隊動員,希特勒對此事是否知悉,無從證實。不過,雷德爾海軍上將要求在晚上10點鐘晉見元首,可能德國海軍已經探悉英國的行動。英國的動員令是晚上8 點鐘下達,11點38分公佈的,關於這些,雷德爾可能都已在電話中報告了希特勒。不論怎麼樣,雷德爾到了以後,他所做的是請求元首不要打仗。
希特勒這時確實知道的是:布拉格毫無畏懼,巴黎在急速動員,倫敦態度轉硬,他自己的人民漠然無動幹中,他的將領堅決反對他,而他關於戈德斯堡建議的最後通碟到第二天下午兩點鐘就要到期了。
他這封信措辭極妙,用意深沉,一字一句都算好了要打動張伯倫,信的語調是溫和的,它否認希特勒的建議會“剝奪掉捷克斯洛伐克得以生存的一切保證”,否認他的軍隊到了分界線以後會繼續前進。他打算同捷克人談判細節。他打算“給予捷克斯洛伐克剩餘的部分以正式的保證”。捷克人所以堅持已見只是因為他們希望在英國和法國的援助下發動一場歐洲大戰。雖然如此,他還是不準備對和平的最後一線希望砰然關上大門。
' 他最後說' 我必須請你來判斷,在這些事實面前,你是否認為應當繼續努力……來破壞這種陰謀並且使布拉格政府在這個最後時候恢復理智。
最後時刻
希特勒的信是用急電拍給倫敦的,在9 月27日晚上10點30分到達張伯倫手中,首相剛剛過完了忙碌的一天。
這天下午剛回到倫敦的霍拉斯·威爾遜爵士,帶來了關於他'402' 同希特勒第二次會談的令人不安的訊息,起了刺激張伯倫和他的核心內閣採取行動的作用。他們決定了動員英國艦隊,徵召空軍輔助隊,並且宣佈了緊急狀態。在公園和廣場上已經開始挖起防空壕來,倫敦學校裡的兒童也開始疏散。首相還馬上給布拉格的貝奈斯總統發出了一份電報,警告後者,他從柏林得到的訊息“表明,如果到明天'9月28日' 下午兩點,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還沒有接受德國的條件的話,德國軍隊馬上就會得到越過捷克斯洛伐克邊界的命令”。但是張伯倫雖然尊敬地把訊息通知了捷克人,卻還是忍不住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