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便,也為將要到來的另外一場戰爭,找到了足夠的理由,甚至可以說,是做好了準備。
至於通商,大秦朝廷之內,還有所爭論。
這個誰都明白,需要一些規矩,讓商路更加平坦,更加繁榮,當然,在這個時候,所謂的重農抑商之議,已經沒多少人提起了。
但只要稍有遠見的人,都不會在這個時候,給回鶻人什麼確切的答覆。
因為大秦想要得到更多,更好的主導西域之事,需要等到與契丹人的戰爭結束之後,那個時候,大秦的籌碼才會更厚實。
必夜葛阿汗其實想的不錯,秦人和契丹人在這個上面,其實沒多少分別。
而國家間的交往,也正應該是這麼一副樣子,讀書人口中所謂的萬邦來朝的盛況,實際上摻雜了不知多少爾虞我詐,甚至是人命和鮮血。
只是之後的很多年,許多人人云亦云之下,將這些都忘了罷了。
而相比這些大事,晉國公府喜添一子的訊息,其實就算不得什麼了。
但之前那些大事,卻和晉國公趙石都脫不開干係,實際上,大秦對外的強硬,軍人集團的膨脹,甚至於皇權的穩固和強大,都來源於他這些年來一點一滴,或有意或無意的努力……
所以,晉國公府又熱鬧了一次。
不過,不用旁人提醒,趙石也覺得,範柔兒產女之時,沒怎麼辦,這一次,也不能大張旗鼓。
外間人說什麼,他不會太在意,不過若是內宅不寧,受罪的可是他自己。
所以,人們雖然紛紛道賀,但卻沒大操大辦,更沒有宴請親朋好友。
只是琴其海身份特殊,韃靼人的公主產下一子,又是天神使者的血脈,韃靼人的重視,也就不用提了。
剛出生,皺皺巴巴的還看不出個模樣的嬰兒,就已經成了韃靼萬戶,巴勒塞合部更是派出了最勇猛的武士,來做他的護衛。
而在北方廣闊的雲中草原上,韃靼人載歌載舞,都在向天神乞求,賜給天神使者的兒子以榮光和幸福。
索性,趙石合在一起,接待了韃靼和克烈部來人。
並在席間直言不諱的道,韃靼諸部,克烈部,乃蠻諸部在這個秋天,必須派出部族中最精銳的戰士,進攻西遼。
這一戰,將是滅族之戰,他不想再聽到草原上有契丹人出沒,各部有什麼收穫,要聽木華黎安排。
趙石也向他們保證,大秦將在南邊兒,向西遼發起進攻。
而這樣強大的攻勢,如果還要拖到冬天到來,或者是明年春天,那麼,將是所有人的恥辱……
他不會滿意,大秦皇帝陛下也將震怒非常,而大秦的怒火,也必將讓四方震顫。
無論是韃靼人,還是克烈部,在這件事上,都沒有任何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隨即,韃靼人這邊提出了請求,讓趙石頗為意外的是,他們想跟漢人更好的通婚。
至於如何更好的通婚,韃靼人想的挺好,想讓大秦稍微放寬些邊塞管制,讓韃靼人的年輕人南下,自己去尋找看得上的新娘。
這事挺新鮮,連趙石都不知道,韃靼人汗帳中的這些貴族,是怎麼想的了,跟人口眾多的漢人通婚,這可是同化的開始。
是為了人口繁衍嗎?也許吧……經過那麼多年的戰亂,雖說如今韃靼諸部元氣漸復,但人口應該還是他們的硬傷。
但趙石怎麼都覺得,這事不太靠譜,別說漢人女子願意不願意到草原上吃苦,就說韃靼人自己,真的願意大規模的跟漢人通婚?
不過不用他自己想太多,阿勒察薛壇已經解釋開了。
這是韃靼人南部各部的呼聲,他們對漢人地界的嚮往,以及和漢人交通往來的頻密,都讓他們更願意加深和漢人的往來。
而且,他們的年輕人,也很羨慕漢人地界的生活。
內附的韃靼部落一年比一年多,漢家長城之內,已經多出了很多韃靼人村落,也開啟了半耕半牧的生活方式。
這讓韃靼汗帳中的各部首領們很頭疼……(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內外
韃靼諸部靠近漢人地界,是優勢,同樣也意味著他們更容易受到漢人的影響。
這才四五年的功夫,韃靼諸部之內,已經隱約出現了南韃靼和北韃靼的稱呼,長此以往,韃靼人的分裂,幾乎無可避免。
實際上,這樣的情形,在漢唐時節都曾經出現過,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