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石看來,這是個飲鴆止渴的蠢主意。
不過換了是他站在韃靼人的立場上,面對一個正在興起的龐大帝國,除了聯合草原諸部對抗之外,也應該沒有太多的辦法。
更何況,韃靼人如今卻還在大秦卵翼之下……
與漢人大規模的通婚,也許能稍稍讓韃靼人有個喘息之機,但也許,會加速被漢人吞併的步伐,誰知道呢。
當然,這比移民要強的多,也溫和的多,除了那些最頑固的血統派之外,大秦沒有不答應的理由。
不過,韃靼人提出這個請求,另外一個意思也很明白。
韃靼貴族們想要跟大秦貴戚結下婚姻之好,讓聯盟更加牢固,順便,也鞏固韃靼人在大秦心目中的地位。
實際上,這是草原諸部歸附大秦以後,都在努力做的事情,無須贅述,只不過,韃靼人在這個上面,先行了一步罷了。
至於現在大秦貴族們,能不能看上北方草原上的土包子,那就要看韃靼人自己的本事了……
在這個上面,大秦朝廷默許,已經算是大秦的底線。斷不會強制貴戚們跟草原部族通婚。
韃靼人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承諾。這件事在趙石來說。並不算難辦,只是不確定有什麼結果罷了。
而隨後,克烈部也順勢跟進。
但他們的請求,就要明確的多了。
桑昆想要東進……
因為蒙古諸部在去年南下,佔據了廣闊的遼東平原。
由此,東北草原上,蒙古諸部的力量正在不斷消弱……
蒙古諸部並沒有放棄老家的意思,但實際上他們卻正在這麼做。
桑昆以為。東西克烈部合為一部的時機已經到來,並打算率部東進,徹底佔據當年蒙古人崛起之地,也就是乞顏部和克烈部的老家。
在這件事上,趙石也有了猶豫。
這無疑是個打擊蒙古諸部的好機會,但隨即,他就放棄了這種誘惑,嚴厲的告誡克烈部來人,不得妄動。
他考量的是,蒙古諸部佔據了遼東。雖然還立足未穩,但他們已經算是有了一個穩固一些的後方。
戰略空間上。蒙古諸部有了一些優勢,當然,這是相比較克烈部而言。
當蒙古諸部據有遼東,他們完全可以騰出手來,和克烈部展開一場費時良久的戰事。
這也正是蒙古人最擅長的戰術,沒有部落拖累,蒙古人會變得分外的可怕。
當克烈部率先開戰,也許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場他們從沒有料想過的戰爭……
最糟糕的局面就是,蒙古諸部雖然遭到重創,但卻像脫韁野馬般將草原攪了個天翻地覆。
若是十年前,趙石也許會很高興看到這樣一個局面。
但現在不成,草原諸部歸附,大秦和草原諸部聯盟也牽扯日深,中原卻還有著戰火,所以,維持草原穩定,才是大秦的利益所在。
而克烈部的桑昆,也從來不是一個沒有野心的傢伙……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放蒙古人到長城之內,找準時機,一舉殲之,才是趙石預想中的戰略。
當那一天到來的時候,他不會給蒙古人一絲一毫的機會。
現在,他遠在長安……所以,他寧願放棄這樣一個好的時機,也不會讓蒙古諸部警覺起來,最終重返草原。
壓制克烈部的野心很容易,沒有大秦,以及韃靼人,乃蠻人的支援,只克烈部自己,可掀不起太大的風浪。
也許,在另外一個時空,克烈部還能跟蒙古諸部一戰,但在今時今日,克烈部想要恢復當年最強盛時的模樣,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實際上,韃靼人和乃蠻人也差不多。
所以,他們才會渴望戰爭,因為草原部族的強大,從來不是休養生息得來的,最好的途徑就是戰爭。
雖說克烈部的請求被趙石嚴厲的拒絕了,而得到了告誡。
但這場宴飲,還是盡歡而散。
因為克烈部的請求,也並非那麼迫切,實際上,他們現在正和篾兒乞人打的火熱,如果克烈部收服了篾兒乞人,那麼,他們的實力將會得到質的提升。
而且,對於東北那常年處於冰雪之下的草場,克烈部的貴族們並不那麼熱心,也只有他們的汗王桑昆,還在時刻的惦記著自己那位安達而已。
兩部使者在長安並沒有呆太長的時間,他們也需要儘快趕回去,跟汗王稟報,即將到來的戰爭的前因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