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部分(3 / 4)

小說:將血 作者:

而這場攻伐西遼的戰事,也算是大秦至今為止,準備最為輕鬆的一場戰事了。

除了給西北各部準備些糧草輜重外,大秦國內,幾乎沒多少人被這場即將到來的戰事所影響。

樞密院調兵令也分外簡單。

先就是大將軍木華黎,準其在成武八年秋季,率兵攻打西遼。

再有就是榆林王覽部,會歸於木華黎麾下,助戰的成分居多……

再令靈州路張鈺做好準備,隨時沿天山一線,進入西遼地界。

令涼州路的郭猛,駐於玉門關,若非回鶻人請求,不得出玉門關一步,各路人馬打生打死,也絕不容引起事端的回鶻人置身事外,而且,很可能他們會是第一個跟契丹人接戰的部族。

別看分成了幾路,但主力不會有旁人,只能是木華黎所率之草原諸部人馬。

其他幾路,出兵最多的就是王覽部,出兵五千,張鈺這裡,算是一路奇兵,只有兩千人,能不能趕上決戰,都是兩回事。

至於郭猛部,除非回鶻人被契丹人徹底擊潰,他這裡是不會出玉門關一步的。

這樣一來,後勤補給上,也就輕鬆的不能再輕鬆了。

其實不用朝廷擔心,各部差不多都能自己解決,無非就是戰後犒賞上,要朝廷頭疼一下罷了。

畢竟每一場戰事之後,對草原諸部都需要給予一定的安撫,糧食,兵器,鎧甲等等,自滅夏之戰後,已經算是有了先例。

而這次,大秦準備的犒賞,就是銀兩,取的正是李之問所上之靖胡之策。

當然,這是後來的事情了,不用多說。

還是如之前所說,即便正在醞釀著一場戰事,但樞密院這裡,卻斷沒有東征之戰,或是伐夏之役前那樣的緊張氣氛。

樞密院正在按部就班的做著今年應該做的事情。

文臣們這時放下了心,他們最怕的其實就是再來一場消耗巨大的戰爭,拖慢定鼎中原的步伐。

而現在看來,他們之前的種種擔憂,確實有點多餘。

沒有動用吐蕃兵馬,主力也將是草原諸部騎兵,這麼一來,相當於大秦不費什麼力氣,就主導了一場戰事。

這無疑讓朝臣們開闊的眼界,至於這場戰事的勝負,他們也不去想了,就算敗了,於大秦也是無損,勝了,那還用說什麼呢?

滅國之功,原來如此輕易,許多人不由眼前一亮,頓時覺得,驅使異族為已用,妙處橫生啊。

實際上,這樣的例子在漢唐之時,並不算少,只是他們如今親身經歷,比之傳聞更加清晰深刻罷了。

而文臣們也沒閒著,今年是科考之年,總不能再鬧出像幾年前那樣的大亂子。

除了這個之外,朝廷經過一輪人事任免之後,官制需要再次進行完善,地方需要安撫,而且,他們需要重整旗鼓,重新得到皇帝陛下的信重。

不能讓那些武臣們肆無忌憚的圍著皇帝陛下,說三道四,矇蔽聖聽,長此以往,那是要生出大亂子的。

所以,文臣們此時也需要弄出一些拿得出手的政績,來給皇帝陛下看。

什麼是拿得出手的政績?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無非兩樣,一個是政治上的平穩,一個就是國庫。

政治上的平穩,不用多言,朝臣們一直在努力,讓成武七年產生的動盪平息下來,從京師到地方,每一個文官,都不想讓這場變亂再延續下去了。

而國庫豐盈,才是國家強盛的正道,在這個上面,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就太多了。

隨後,中書群臣進言政事,多圍繞於此,連帶著,商稅之制上,也有了極大的進展……

到了此時,從成武六年開始的文武之爭,才算是真正漸漸落下了帷幕。

而在樞密院中,其他人忙的腳不沾地,只樞密副使趙石能夠得以喘上一口氣兒了。

因為又得一子,趙石休沐了幾天,這個時候,他算是可以再次將目光轉到國武監這裡了。

國武監中人也沒讓他失望,適時送上了國武監第一部自編的醫書,就等趙石點頭之後,刊印了……(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暴烈

種七娘帶著幾個護衛行於長街之上。

她今天心情不錯,琴其海終於生了……聽上去有點怪,但事情確實就是這樣,琴其海產下一子,讓她非常高興。

因為之前大兄種燧的事情,她這裡小算盤沒打響不說,還吃了不少苦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