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賢所能比得了的。
所以,當杜山虎回京之日,一位樞密副使,一位參知政事帶領文武官員,迎於道左,並傳下聖諭,杜山虎晉一等侯,金銀細軟,綾羅綢緞,賞賜若干。
第二日,杜山虎入宮面聖,皇帝陛下留宴,撫慰有加,翌日,宮中下旨,又蔭杜山虎子孫族人三人,可謂榮寵有加。
不過杜山虎還是不敢輕忽,這些年他一直領兵在外,獨攬河中軍權,對朝廷諸事向來不怎麼上心。
今日一旦回到長安,不用幾天,立即察覺出了不適,這也是很多軍中上將難以邁過的一個門檻,多數人也正是栽倒在這樣一個門檻上。
杜山虎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這道門檻依舊存在,長安中的一切一切,都讓他感到陌生甚至可以說是迷茫。
尤其讓他隱隱恐懼的是,回京已有數日,他不但沒見到趙石一面,而且,那邊也沒有隻言片語傳過來。
這讓他忐忑難安,一直忍耐到諸事稍卻,他便拉上南十八一道,去晉國公府拜會。
來到晉國公府門前,晉國公府幾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在陽光之下,耀人眼目,大門之前,也有了護衛,雖汗流浹背,而不稍動,彷如雕塑一般。
在杜山虎記憶當中,這處府邸門前的街道並不算寬敞,但現在,街道對面的民居已然拆了個乾淨,形成一個寬闊的廣場,鋪著堅硬的青石,一杆大旗在廣場中間飄蕩,仰頭看一看,正是猛虎武勝軍軍旗。
正面乃猛虎下山圖,背面上書大將軍趙幾個大字。
鬚髮斑白的杜山虎左右打量著,從其中仔細體會著權勢日增的味道,但這個時候,這個年紀的他,已經很難提起大丈夫當如是乎之類的雄心壯志了。
他只是回首,對南十八笑著道:“物是人非啊……老杜這一輩子,也算沒白活,但跟旅率比起來,唉,還是隻能瞠乎於後了……”
南十八也已是須發皆白,但他向來不重權勢,而且,他現在心裡熱切期盼的東西,跟杜山虎完全不同。
但洞徹人心的他卻能體會到杜山虎心中所想,微微一笑道:“將軍在外征戰幾十年,回到這裡,滿目皆是奼紫嫣紅,有所感概也是難免,但十八還要勸將軍一句,見到國公,還是謹言慎行的好……”
“嗯,入府之後,十八也就不能多陪將軍了,總要見見妻兒,望將軍擅自珍重。”
杜山虎目光一黯,他知道,這位睿智的老人,怕是今後要終老於這座府邸當中了,這輕描淡寫,卻又飽含深意的幾句話,就是最終的臨別贈言。
“多謝先生……這些年對老杜不離不棄,今後若是有閒,儘可來老杜府中,尋老杜喝酒談笑……唉,他孃的,這京中故人,以後敢來尋老杜喝酒的,不知能有幾個?”
南十八笑了笑,不再多言,他已經算是仁至義盡,而他這一生,對不住旁人的事情,從來沒做過,臨到晚年,也該是享享清福的時候了,其他的,也再不與他相干。
通報入府,兩人終於見到了趙石。
南十八閒聊幾句,便告辭出去,探望自己妻兒,留下了兩位相交二十多年,恩怨糾纏的大將軍。
這次相談,外人無從得知,兩位南征北戰多年,名聲鵲起,有著大功於社稷的大將軍到底說了些什麼。
只是當晚,杜山虎喝的酩酊大醉,留宿於晉國公府。
不久,御史中丞張世傑上書,請立軍察院,與都察院並立,查察軍中不法事。
此事經樞密院,中書決議,皇帝陛下明詔頒於邸報,於大秦成武九年,設軍察院於御史閣臺之下,以剛剛回京的大將軍杜山虎為軍察院主官,各部軍中虞侯,皆歸軍察院統屬云云……
至此,御史臺權勢大彰,百官皆懼,御史中丞張世傑,一步邁上了人臣權力之巔峰,與同門下平章事周仿,樞密使張承並列,被時人稱之為言相。
大秦的軍政鼎革還在延續當中,在成武九年,已經漸漸深入到大秦各個角落。
在大秦成武初年一系列戰爭以及朝堂政爭過去之後,一場波瀾壯闊的鼎革篇章逐漸拉開序幕,並很快席捲大秦上上下下。
這是一場對後世有著深刻影響的鼎革,並在很多年之後,影響著人們的方方面面,甚至有很多人將大秦成武一朝作為一個重要節點,來劃分華夏曆史,不過,不管怎麼說,成武鼎革之後,一個嶄新的漢人帝國終於出現在了大陸東方……
(龍盤虎踞春秋事,卷終。)(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