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部分(1 / 4)

小說:將血 作者:

這個事情已然蓄勢待發已久,但該如何下手,卻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議,不過,對於殿前司禁軍的整編之議,卻是大勢所趨。沒有什麼能阻擋的了了。

景興年間,撤銷了地方團練,其實是讓大秦軍旅變成了兩部,一部為地方軍旅,乃是殿前司禁軍轄下,一部為邊軍,也就是鎮軍。

河中,河東,河洛,西北。蜀中夔州等地,駐守於這些地方的軍旅。皆在鎮軍之列。

鎮軍有充足的糧草,有精良的武器裝備,戰馬也會優先配備給鎮軍所部,可以說,景興年間的變革,對於大秦軍旅而言,是有著非常多的好處的。

一來,團練併入殿前司禁軍,讓大秦的軍制變得統一了起來,二來,消減了軍中冗員,為大秦國庫減輕的負擔。

三來,地方軍旅的裝備以及訓練,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換句話說,作為鎮軍的後備軍旅,殿前司禁軍不但人數上有了增漲,而且他們的戰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這是大秦軍伍正規化的重要一步,無人能夠抹殺景興軍旅改革的功績。

而且,事實也證明,改編後的殿前司禁軍完全可以勝任一些攻城拔寨的激烈戰事。

但隨著大秦的擴張步伐逐漸加速,所有人都發現,殿前司禁軍漸漸成為了一個龐然大物,開始決定一些戰事的勝負,鎮軍在他們面前,最多隻能算是一把銳利一些的刀子罷了。

而殿前司禁軍的龐大數量,也補足了他們戰力不足的問題。

這樣一來,殿前司禁軍和鎮軍之間,主客易位將成為難免的事情。

而如此帶來的混亂,也開始漸漸顯現了出來。

殿前司禁軍到了河中,其中一些便成了鎮軍,再到河東,又被留下一些,等到西北滅夏戰事結束,殿前司禁軍各部乾脆就代替了當年的西北鎮軍。

而剛剛結束的河南戰事當中,殿前司禁軍和河洛鎮軍之間,也越發混亂了起來,由此造成的後果,就是後勤上的紛亂。

其實戶部尚書李吉,也非常的冤枉,許多時候,戶部押運糧草的官吏,根本分不清哪部是鎮軍,哪部又是禁軍,出了不少的錯漏,最後卻都成了他離職的罪名。

其實後果可不只這一點,大軍指揮系統上的紊亂,才是致命的。

在紛亂的河南戰事當中,其實就體現了這一點,守衛地方的殿前司禁軍和鎮軍之間,無法配合默契,於是,坐失戰機,見死不救等事,也就紛擾而來了。

其實,對於這些弊端,朝堂上已經議論了不少時日,從西北戰事結束,到現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朝廷的許多重臣都在為此事殫精竭慮,或明或暗的討論,也非一次兩次了。

但此事真的沒有一定之規,也沒有人敢輕易動手。

要說,按照唐制,應該很合適,但唐末時,府兵軍紀之敗壞,也都歷歷在目,將殿前司禁軍弄成唐時府兵模樣,那是要留下千古罵名的。

所以,到了現在,已經出現了整編殿前司禁軍的契機,卻沒有人願意輕言殿前司禁軍諸事,即便是有志於此的樞密副使張承,也有了畏難之意,就遑論他人了。

所以,大秦成武七年二月,殿前司禁軍指揮使,大將軍種燧終於被召回了京師,殿前司禁軍指揮副使楊勝,也在回京的途中……

就在此時,樞密使李承乾丟擲了他的建軍規劃。

說起來,這個時機並不算太好,朝廷上下,都在為太子出巡忙碌,也在盯著殿前司禁軍整編之事,商事之上的議論,也未真個平息下來……

朝廷的大臣們,無論文武,都想趁著沒有戰事幹擾的這一年,做一些事情。

但李承乾已經無法等下去了,再等,殿前司禁軍一旦開始整編,他就沒多少機會提出自己的建軍計劃。

大將軍趙石要在三月間出京,巡遊河洛,這是他建軍計劃最有力的支持者,一旦離京,他說話的份量和力度,都不會如現在般大。

所以,樞密使李承乾只能硬著頭皮,將自己的奏疏送到了皇帝陛下的龍案之上,為已經有些紛紛擾擾的朝廷,又添上幾許亂麻。

可以說,大秦成武七年,是一處分水嶺。

之前,大秦兵戈勢如破竹,讓天下震動,西夏滅亡了,金國也在大秦的進攻中流了一地的血,最終失血過多而死。

草原上很多部族,臣服在了大秦兵鋒之下,吐蕃人最終四分五裂,很難看到他們再有合為一處的可能,現在看來,他們最終的歸宿,很可能就是大秦的一個屬國,甚至有可能被大秦乾脆的一口吞下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