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笑著回道:“不想大將軍還記得下官,當時下官年少輕狂,若有何得罪之處,還請大將軍不要見怪才好。”
趙石笑笑,又拍了一巴掌上去,轉頭向李吉道:“李家人才輩出,可喜可賀。”
若旁人說這話,李吉自然會當做真心讚許,但這話出自這位冠軍大將軍之口,卻怎麼也讓他聽不出任何讚美的味道。
只是淡淡道:“這些後生晚輩,略有才幹不假,但卻算不得什麼人才,與將軍比起來,他們差的不可以道里計,將來若有何不當之處,還要將軍多多教誨才是。”
趙石瞅了他一眼,與他的堂兄同門下平章事李圃比起來,這位戶部尚書大人少了幾分沉穩老道,卻多了幾分鋒銳之氣。
當然,這也只是臆測而已,他同李圃也只是交談過幾次,和此人更是隻是見了幾面,連話都未曾多說,這樣的評斷,卻是靠不住的。
有了這個插曲,李吉也不願再多耽擱了,匆匆將剩下兩個介紹一番,便束手相邀道:“這裡不是說話所在,還請將軍入府,家兄已然設宴於府中,只待將軍光臨,只是未能親迎於將軍,讓老夫代為告罪則個。”
趙石笑道:“無妨,請。”
“將軍先請。”
趙石再不客氣,邁步先行,一行人簇擁著他,走上臺階,進入府門。
李吉扭頭吩咐,“李渾,你引其他人妥當安置,不要讓客人覺得怠慢。”
略略吩咐一句,扭頭隨著趙石入府而去,李渾在其他人古怪的目光中,留了下來,心裡有些鬱悶,但他也知道,這位四伯父對待晚輩向來嚴厲,卻也非常護短。
自己方才沒做錯什麼,但被那位大將軍指名道姓的數落,卻讓四伯父有些不快,所以略略頂了一句,之後卻又罰了自己,到也不算奇怪,自己也正不願跟那位大將軍多照面呢。
不過他這裡確實有些冤枉,當年的那些事情,都是因年輕氣盛做下來的,誰又沒年輕過了?
現如今卻是被那位大將軍惦記上了,要不……還是藉著年關將近,百官回京述職的機會,謀一任外放?
藉著心裡已是有些慚愧,當年還要和人家別別風頭,心裡更是不服氣的厲害,如今人家一句話,卻就讓自己生出了出京避風頭的心思,自己他孃的骨頭也太軟了些。
不過……註定是要外放一任,熬一下資歷,順便長一些見識,還能熟悉一下地方政務,這樣才能在宦途上更進一步,大伯父,四伯父以及家中許多人都是這麼過來的,那才是仕途正道。
總是呆在京裡,也不是辦法不是。
一邊想著,一邊招呼定軍侯府的侍衛家將們,將人讓進府門,自去招待不提。
趙石這裡可想不到,自己幾句話下來,就改變了一個李家子弟的命運,只是跟李吉說著話,一路來到府中正廳……
(求月票,求贊。)(未完待續……)
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交鋒
李府會客正廳燈火搖搖,看上去就像草原上的篝火,顯眼無比。
同門下平章事李圃已經等在正廳之外,這位老人只是隨意的站在那裡,估摸著就算旁邊有再多的人,頭一眼看到的也會是他。
這就是氣度,兩朝首輔當下來,已經完全取代了當年楊感在朝中的地位,但因為種種原因,他的權力,卻遠不如楊感在時,為什麼會如此,其中涉及的東西太多,也就不在這裡一一細表了。
即便如此,也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跺一跺腳,京師長安也要顫上三顫,這樣的人物,自然非同小可。
隔著還有老遠,其他人已經閃在了一旁,趙石停下腳步,微微躬身,抱拳施禮道:“勞李相相迎,趙石怎麼敢當?”
燈火之下,李圃搖搖回禮,聲音清朗,“今日倉促相邀,若有招待不周之處,還請將軍見諒。”
趙石直起身子,繼續前行,來到近前,與李圃對視了一眼,他與這位李相併不算陌生,尤其是長安之亂後,不論是李圃,還是汪道存,都曾相談過幾次。
當然,那個時候是很有些劍拔弩張的意思的,幾乎將他等同於逆臣賊子,但正所謂成王敗寇,身在長安,陪於帝側的他們,之前根本無法真正瞭解到,大將軍趙石南征北戰這些年,已經具有了怎樣驚人的實力。
趙石回京,之後入獄,其實都少不了他們這些朝堂重臣的參贊。若是有那麼一個兩個為趙石說話。事情也不會鬧到那般地步。說到底,大家夥兒還是瞧著大將軍趙石兵權過盛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