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撫使,晉一等寧遠伯,大將王覽,晉三等安遠伯,駐兵於神木,領豐州,勝州,麟州,乃至兀剌海城,皆其防地,顯然,其還有著為朝廷牧馬之責。
這幾位伯爺,升遷幅度不一,看上去有些人會比較吃虧,比如說郭猛,以前便坐鎮漢中,如今挪了位置,除了爵位升了之外,便沒什麼旁的了,再比如折沐,實屬於平級調轉,看上去還有些吃虧。
但官職不是這麼計算的,這幾位可以說經此遷轉,已經各個獨當一面,而西北各路,短時間內不會有布政使上任,也就是說,這幾位實際上行的是節度使的權柄。
他們身上,都有著安定地方,剿匪等職責,而郭猛和李馳勳兩人,更是肩負著掃清西夏殘部的職責,等到西北真正安定下來,這兩位的爵位還要高上一些,可惜的是,這兩人年紀都擺在那裡,想要在仕途更進一步,已經很難了。
而折沐這裡,必然也有著安撫折氏的意思在裡面,表示朝廷依舊信重,將銀夏這樣的西北產糧之地交在了折沐手中。
不過折沐也不好受,經摺匯一敗,可以說是西軍精銳盡喪於折匯之手,折家在西軍中的名聲也毀於一旦,折沐任職西北,將不會得到任何助力,很可能還會多出許多掣肘出來……
王覽乃大將軍趙石舊部,是胡離等人中最年輕的一位,不過因其人城府甚深,不得大將軍趙石所喜,遠不如胡離等人得大將軍趙石信重。
這麼多年過去,年歲不饒人,也已四十出頭,如今總算也能獨當一面了,而在大將軍趙石回京之前,他便得到了大將軍密信,命他在之後幾年,看準時機,與木華黎聯手,肅清不亦魯黑汗以及塔陽汗等乃蠻殘部,身上的擔子也不輕。(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封賞(二)
除了折沐之外,其餘三人的封賞,顯然都有著大將軍趙石的影子,而折沐,也出身羽林左衛,乃大將軍趙石舊部。
對於大將軍種燧的封賞,也很讓朝廷為難,最終,大將軍種燧晉三等西寧侯,仍任殿前司禁軍指揮使,領樞密副使之職,其餘封地,金銀細軟以及綢緞等等盡皆豐厚無比。
大將軍種燧撤兵回朝的日子還沒定,總也要明年春天的時候才能和宣撫使折沐完成交接了……
說起來,種燧和趙石兩人的情形差不多,都已經不太好封賞,種燧要好上一些,爵位上升的空間還有不少,而且,年紀在那裡擺著,下一次回京述職,不管是履任樞密使,還是兵部尚書,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世家子和趙石這樣寒門出身的人到底不一樣,宦途要通暢的多,為其出謀劃策者,更是不計其數。
有了大將軍種燧,相比於慘淡的折家,種家算是真正的興旺了起來,年節的時候,種家京師府邸,賓客盈門,衣朱帶紫,在二十多年之後,於成武一朝,終於恢復了往日長安大閥的氣派。
許多人不免又是一番感慨,風水輪流轉,這宦途之上,一時得意容易,一世富貴卻難,大秦門閥起起落落,如今卻又輪到種家得意的時候了。
接下來,大將軍趙石卸河東宣撫使之職,由大將張峰聚接任,領河東各部兵權,晉三等靖遠侯。無疑是一步邁進了大將軍的行列。
其叔父張承。則卸延州鎮軍指揮使之職。回京述職,位置已經準備好了,樞密副使。
叔侄二人,同晉高位,西北張氏,一下便令人矚目了起來。
而以張承的歲數和資歷,過上兩年,不論接任樞密使。還是任兵部尚書,都很恰當……
年根上,朝廷下旨,這一回,兵部尚書李承乾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大秦樞密使,在晚年,登上了人生最高峰,不過,他剩下的時間也不多了。一任樞密使,已經算得上是朝廷對老臣的優容之舉。不用再想其他什麼。
這個時候,沒有人去爭什麼兵部尚書,許多人都在想,那個位置一定是給大將軍趙石留的。
不過隨即,兵部左侍郎成巒晉兵部尚書,順延至右侍郎趙布宗,接兵部左侍郎之位,兵部右侍郎空懸待決。
接著,戶部右侍郎劉延年因年紀老邁,不堪驅使而上書請辭,中書隨即擬旨,皇帝陛下批閱,趕著在年根上準劉延年榮歸故里。
隨即,朝廷下旨,伐夏諸路兵馬糧草總管杜橓卿補戶部右侍郎,賜爵盧寧縣子,翌年初,國武監祭酒齊子平卸任,轉任國子監丞。
而新鮮出爐的戶部右侍郎大人,則繼任國武監祭酒,隨即,都尉虞候江游出任國武監虞候……
於是,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