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有些人雖迫不及待,卻也無奈我何,兩個樞密副使,好像武皇帝時有過,但也算一樁趣事,不是嗎?”
趙石也笑,“照這麼下去,樞密副使只會越來越多,不然大將軍們如何安置?”
種從端聽了,撫案大笑,連連點頭,“你這話不錯……”
不過笑罷便若有所思的問,“你……這是要謀樞密副使一職?”
不怪他這麼想,規矩一旦破了,自然會讓人浮想聯翩,而趙石歸來,朝廷賞賜豐厚,卻未下旨安排實職,但這是避不過去的,若讓這樣一個立下大功的大將軍頂著個爵位,蹉跎京師,還不讓所有人都寒了心?
估計前方那些領兵大將們就會想,立下大功,回到京師養老,還不如在這裡手握兵權快活呢,一旦有了這個心思,還有誰去拼著性命為國立功?
趙石趕緊搖頭,“就算我想,許多人也是不會同意的,這個我明白……張大將軍,運氣著實不錯。”
種從端又是一笑,這是話有所指了,不過他也同意,張培賢的運氣確實不錯,從為官至今,每走一步,都好像如有神助一般。
從潼關開始,先是碰上了東征之役,那是正德年間,大秦武人少有的用武機會,被他趕上了不說,回師潼關,魏王李玄道立馬被拘回京師,於是張培賢掌潼關兵權。
接著便是第二次東征,這一次,他統領諸軍也是順理成章,中間雖有波折,但最後還是攻下了洛陽,若沒有趙石在河中攪風攪雨,想來這功勞會更耀眼的多。
凱旋迴京,立即出任樞密副使,也是因緣際會,不然哪裡會那麼順利?這運氣,可不是不錯怎的。
當然,這也是張培賢張大將軍比旁人強的地方,兢兢業業不說,人緣也比趙石強上千倍不止,不光種從端心裡明白,便是趙石自己也清楚,和人家還真比不了,名望這個東西,是一點點積累下來的,說到底,趙石立下再大的功勞也沒轍,根子還在年紀太輕上面。
而若是趙石真想謀樞密副使一職,種從端就要好好琢磨一下,這個女婿是不是昏了頭了,以後離著他是不是遠些,不然會不會如自己當年一般,險些自己萬劫不復不說,還要連累家族……
聽趙石這麼一說,他的心才算放下,人貴在有自知之明,知人易,知己難,尤其是到了趙石這個位置,哪怕是一個念頭,也許後果便會截然不同。
“你能這麼想就好,官場中事,戒急用忍,要沉的下心來,多思多想多看,勿要好高騖遠……”
說到這裡,揮手讓老管家退下,守在門口,這才肅容道:“如今朝堂大勢已然明瞭,儲位之爭已顯端倪,想來你回京雖幾日,也應該感覺的到才對。”
趙石聽的聚精會神,微微點頭稱是。
種從端繼續道:“其實還是曲氏著急了些,落下了不少痕跡,而二皇子雖說不錯,年紀卻還小,就這麼站出來爭那位子,別說旁人心裡不舒服,便是陛下也未必會喜歡……”
說到這個,趙石卻不同意了,插話道:“這可未必,陛下春秋正盛,太子反又桀驁,換個儲君,也許……陛下會舒服許多也說不定。”
種從端驚異的看了趙石一眼,他沒想到,這個女婿才回京幾天,就能知曉這些秘聞,還能有這樣的見地,看來還是小看了他啊。
心中有些安慰,卻還是搖頭道:“不會,皇后未有失德之處,大喪才幾日?就罷廢儲君?所以只要太子殿下認錯,別再做什麼糊塗事,太子之位就能安穩如初,旁人再怎麼上躥下跳,也是不成,反而是你,這些日子要小心些才好……”
(月票,月票,五更到,總算沒失約,累的阿草手都有點抬不起來了,晚飯到現在還沒吃,不支援一下,你們還對得起阿草嗎?讓月票來的更兇猛些吧……)
!
第十卷 天下興亡誰人曉第八百零七章 玩笑(求點月票)
(呵呵,謝謝寫的太久,字數也多了起來,別的到還行,就是紀年上有些混亂,到前面查吧,耗費精神,還浪費時間,不查吧,書友們估計看的不爽,真是糾結啊,要不……書友幫阿草查查,阿草記得,好像是景興六七年的時候改元,到現在應該有十二三年了,趙石的年紀應該是二十七八歲這樣,景興皇帝應該四十二三,這就應該差不多了。)
種從端這一生,可謂的起伏跌宕,少年時鮮衣怒馬,從軍後也曾在邊寨奮勇殺敵,入朝堂為官後,勾心鬥角,被貶後也未閒著,為太子李玄持殫精竭慮,最終鬧了個一敗塗地,累及家族,而借平蜀論功回朝,宦途終於再有氣色,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