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部分(3 / 4)

小說:將血 作者:

,讓人不能輕忽的是,汾州漢軍足有五萬,備軍也有萬餘,更設監軍,乃是女真千戶完顏保忠。

王秀,字子美,曾效力於金國名將完顏烈帳下,為人不知如何,但此人卻是自小從軍,諳韜略,通軍事,麾下士卒訓練精良,士氣飽滿,乃如今金國少有的精銳,至於為什麼守在汾州,而沒調去大同或太原,就不得而知了。

而汾州既然設下了女真監軍,很大程度上,也就不可能再有不戰而降的事情生了,無可否認的,這是自秦軍北渡以來,第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不費一兵一卒,便佔下了臨汾,大軍上下,雖說士氣如虹,但對於趙石等領兵將領來說,又有些犯難了。

至於原因嘛,也是多方面的。

一來呢,戰線開始拉長,糧革接濟上也就麻煩的多了,所幸大軍帶來的糧草足夠兩月之用,再加上河中各處府縣存糧,還有秋收之後,又能多出不少糧草,對於糧草的擔憂也就不那麼迫切了。

最讓人安心的是,沒有多少流民耗費錢糧,對於征戰河中的秦軍來說,可謂是最大的幸事,不然的話,光賑濟流民,就得讓人頭大三分。

若說糧草之事現在還不用計較的話,另外這一條就顯得重要的多子,冬天到了,天氣已然漸轉嚴寒,尤其是這北地,北風一起,便是雪hua飛舞,冰封萬里,在這樣的天氣裡出兵,絕對是行軍作戰的大忌。

三來呢,若再進軍汾州,一旦兵鋒受挫,也許就要前功盡棄,連臨汾都得丟了。

所以說,得了臨汾之後,趙石卻覺著有些難受了,大軍毫無傷,士氣可用,若是駐軍於此,別說大軍上下不甘心,便是他自己,也覺著對不起這大好情勢。

但要說揮兵汾州,除了上述的顧忌之外,更讓趙石猶豫的是,如果陷了汾州,大軍情勢非但不會好轉,卻有急轉直下之危,為什麼?過了汾州,便是太原府,金國河東之根本所在,要說河中丟了,金人在取捨之間還會有所猶豫的話,那麼一旦秦軍兵鋒直指太原,那情形可就不同了。

金人再大的家底,也不會坐視不管,因為太原對於金人來說,太重要了,太原若陷,則金國半壁江山也就沒了,秦軍接著揮兵河北,也就無所顧忌,那時幾乎便是將刀子架到人家脖子上了不是?

也許就是這個原因,汾州王秀才會按兵不動,既怕中了秦人埋伏,將汾州丟了,又有坐等秦人遠來,於汾州城下與秦軍糾纏,等到太原援軍畢至,再大破秦軍意思。

太原的援軍會不會來?根本不用考量,臨汾都丟了,若金人朝堂上下都沒糊塗的話,那還用問嗎?

想到這個,趙石終於按捺住了心裡的蠢蠢yu動,此戰目的已經達成,若再貪心不足,很有可能便會折戟於汾州城下,再說,以現在這數萬人馬,打下汾州也無力窺視太原,還得直面太原金國重兵,到時還能怎的?兇險太大,而收穫卻不能盡如人意,虧本買婁,不做也罷。

雖還是有些猜不透,為何擱了這許多時日,汾州本應派兵來援臨汾,若是那般,秦軍便是能陷了臨汾,估計也要損傷一些人馬,定不會如現在輕而易舉如同兒戲般便進了臨汾城才對,情形有些古怪,難道想坐山觀虎鬥,儲存實力?不太可能吧?臨汾有這麼一位奇葩的守備將軍,還想漁翁得利?

又或者,根本不知秦軍來取臨汾?也不太可能,這麼大的動靜,還能瞞得住人?連趙石都不能相信,真真是讓人猜不透,想不明白……

之後多與眾將猜測,眾將也都莫名其妙,說不出所以然來,杜山虎最後則開了句玩笑,待得異日將此人為大帥擒來,大帥親口問他便是,算是為這事畫上了個句號

不過既然有了決定,便不會再做更改了,先是將蔫狼找來,一頓訓斥,這人看來真是懈怠了,上次派他出去,到汾州轉了一圈,回來竟然說汾州守備鬆弛,守軍不堪一戰,這是怎麼探的?難道就在城下繞了一圈便回來了不成?

蔫狼滿臉羞慚,雖說這些年在禁軍中呆的確實太過安逸了些,但說起來也不能全怪他太過輕忽,大軍上下,誰不知道這次渡河北來,便是為大軍護住糧道的?汾州離著黃河邊幾近千里,探查到汾州虛實又有什麼用?還真能打過去不成?

誰又能想到,這麼短的時日內,秦軍便已數萬兵馬,佔了幾乎整個河中呢?所以虛應故事般到汾州城下走了一圈,便迴轉了來,加之金兵乍見秦軍蹤跡現於城下,慌亂也是難免,他這裡先入為主的,便以為和臨汾一般了。

種種緣由加在一起,卻是給了趙石個出其不意。

若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