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部分(3 / 4)

小說:將血 作者:

,但結果是這位殿下只知道吃喝享樂,不思進取,讓他倍感無奈……

最後人家還不忘恭維上兩句,讓你都不好意思翻臉,說是聽說大秦君明臣賢,自會明白其中道理,安平郡王與他都乃降臣,連安平郡王這等只擔虛名而又無用之輩都能安享富貴,卻要殺他這樣有大才幹之人,豈非本末倒置,為智者所不取?

都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但此人侃侃而談,講了一番似是而非的道理出來,卻讓張承覺得這人雖然品性卑劣了些,但說的也不算一點道理也沒有,而且也很佩服此人的膽子,和那安平郡王孟信比起來,確實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加之此人也是出乎他的意料,沒說什麼為了滿城百姓什麼的虛言,到也能稱得上是一位真小人。

於是便留下了此人,不過到底是看不上這等賣主求榮之輩,沒讓他跟著孟信一行去大秦,而是將他留在郡王府當了個看府之人。

這其中未嘗沒點噁心人的心思,你不說你有大才嗎?又什麼孔明,什麼孫臏的亂比,我就讓人去當個看門兒的,看你還能如何。

但也是世事難料,隨後漢中大亂,盜匪蜂起,形勢驟然大變,張承受了傷,郭猛也覺獨力難支,就這個時候,此人又找上門兒來了,先是將張承伺候的舒舒服服的,接著便獻計製造謠言,讓城內百姓不敢私通亂匪,又私下裡跟兩人獻策,以府中女子賞賜眾軍,也好讓軍卒拼死守城,到了這裡,卻是將安平郡王府上下出賣了個乾乾淨淨,也算得上是人中極品了。

之前張承兩人在趙石面前都沒提起此事,這時又是不同,不但將此人引薦給了趙石,而且也將此中緣故說了個清楚,這裡面未嘗沒有替自己兩人開脫,留個首尾的意思。

趙石這裡也覺有些怪異,雖說蜀中人傑地靈,自古以來不管是吟詩作賦的文人墨客,還是保家衛國的名將賢臣,其中多有出身於川中的蜀人,若說有一兩才幹智謀之士被張承看重,也不覺得怎麼奇怪。

但這人卻是出奇,秦軍來了,雖然軍威赫赫,兵甲崢嶸,但漢中城糧草充足,又有漢中刺史等人一力把守,想要破城卻也有些困難,這人偏偏在那個時候鼓搗孟信開城投降,乍和史上那些奸佞之徒卻沒半點分別。

但之後亂匪四起,將漢中城圍了個嚴實,按之前此人作為,就算不出點么蛾子,再投降一次,也應躲起來,以免遭了殺身之禍才對,但此人偏偏給張承兩人出謀劃策,將漢中城給牢牢的守住了。

行事雖然無恥了些,但也算是一個奇人了,製造謠言,將女子賞于軍士,這些事情非心腸歹毒之人不能為之,放在後世也許不算什麼,但在這個民風淳厚,雞鳴狗盜之徒為人切齒,名聲甚至大於性命的時代,此人可謂是行事偏於悖逆了。

聽了這些趙石對此人興趣大增,特意想單獨見一見這人,說起來原因也是簡單,此人行事獨樹一幟,看來不在乎什麼名聲,但在趙石看來,此人比之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務實,務實之人,也是能辦事之人,如今時節,這樣的人自然越多越好,至於其他,趙石也不願多去理會。

不過這一見面,趙石上下打量,見慣了秦川男兒的朗朗氣概,這蜀中人物俊秀清雅卻是讓人耳目不得不承認,單以風姿而論,像南十八,陳常壽等人卻都遜上此人一籌。

“北山見過大帥。”聲音清朗,到是很配這身皮囊。

趙石在打量這位特立獨行的蜀中文人,而寧向嶽何嘗沒在偷偷打量眼前這位秦軍統帥,怎麼看也不過二十左右年紀,生的高大魁梧,相貌雖不出眾,但一身戎裝穿在身上,卻是讓他覺得比張承等人都多出一份煞氣。

神色之間冷冷淡淡,看上去威嚴迫人,深如幽潭的眸光掃過來,讓寧向嶽瞳孔一縮,趕緊低下了頭,心中不但詫異這位大帥年紀之輕,還驚凜於其人威嚴之重,也不由得感慨不已,西秦人才如許之眾,張承,郭猛如此,本已讓其心生感嘆,今又見到這麼一位,也不知西秦軍中人物是否個個如此?

如此年輕就統領大軍,征戰沙場,那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呢?若再多出幾個這樣的人物,天下又有誰能當西秦之兵鋒?

他本來自忖也有幾分膽氣,不然也不會在張承面前侃侃而談,討回一條性命,但在趙石面前,不知是否是因為對方身份不同,還是其他什麼,一肚子的恭維話,卻是一句也沒說的出口。

“坐下說話。”趙石隨意的擺了擺手。

“謝過大帥。”鎮定了一下心神,寧向嶽從容一禮,坐了下來,但這四季如春的郡王府見客廳堂在他感覺卻是有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