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1 / 4)

當你隨便詢問走在大街上的某個人,買東西時是喜歡買便宜的還是買貴的,可能多半人回答說:“傻瓜才喜歡買貴的。”這裡隱含的理論假設是:一個商品的價格由高到低變化,不會導致其他條件發生任何變化。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兒。

假設,一個商品的均衡價格是10元,在這個價格下供求相等;現在,按照法定價格或計劃價格調整為7元(當存在政府“計劃價格”或“價格限制”時就是這樣),這時,需求遠遠大於供給,必然會發生“短缺”,即有錢買不到東西。

如果在短缺的情況下,價格不能夠合理回升到均衡水平,那麼,就需要藉助一些非價格機制即“定額配給”措施來緩解市場供求非均衡的矛盾。而這種定額配給機制大都是按照“先來後到”的規則進行的,結果就出現了很多人排長隊購買7元商品的場景。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是用讓消費者排隊所花費的“時間成本”來彌補低價格缺口,從而“迂迴”實現市場均衡。

假如,當商品價格是10元時,時間成本是5分鐘,那麼該商品總成本就是10元加5分鐘;當價格降為7元並存在短缺時,時間成本可能是45分鐘(可能還有人即使排長隊也買不到),這樣,商品總成本至少是7元加上45分鐘。由於貨幣具有自由流動性和選擇性,而時間沒有這種特性,因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理性的選擇是寧願用5分鐘花10元錢買東西,也不願花7元加45分鐘等候(還有可能買不到)。計劃價格或價格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人們的自由選擇權利。

可見,價格還是自由競爭形成的好,好意的計劃價格或價格管制人為地破壞了市場機制,不利於資源有效配置,還會給人們帶來很大麻煩(排長隊買東西浪費寶貴的時間),說得更嚴重點,是在剝奪人們的自由選擇權利。

從理論到實踐,就是在變與不變之間

我們習慣於簡單的因果推論,是因為常忽略了“變中有變”這樣一個基本事實。人們想當然地斷言,系安全帶就安全,吃低脂冰淇淋就能減肥,價格便宜對消費者有好處。但是,由於一個變化往往會引發另一個變化,後面的變化也可能反作用於前面的變化,並最終抵消了原來努力想得到的結果。

第4章 在變與不變之間(4)

開始的變化把我們往上推,後來的變化把我們往下拉,最後使我們陷於“騎虎難下”(要上上不去、要下下不來)的難堪境地。到底是升了還是降了?這取決於我們往上走和往下掉的相對幅度。如果上升的趨勢大於下降的趨勢,我們的位置則要比起始點高些;如果下降的趨勢大於上升的趨勢,我們就會處於比起始點更低的位置;如果上下力量相當,我們忙乎了半天,其實還在原地踏步。究竟是什麼結局,最終取決於一個變數與其他變數變化的相對幅度。

需要明確的是,在討論經濟學話題時,用“這最終取決於”說話要特別小心,應該用經驗事實來審慎推導結論。光有“理論”是不足以說明實際問題的,僅知道關鍵變數的變化方向也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綜合把握相關變數在每個方向上的變化情況,才能恰當地運用相當簡化了的“理論”解說現實中複雜的“問題”。

在安全帶例子中,我們就需要知道每起車禍中司機的平均死亡人數增加了多少,而車禍事故總數又降了多少。如果事故總數上升了2%,而每起事故中司機平均死亡人數卻下降了25%,那麼就可以得出結論說:系安全帶降低了車禍事故的傷亡。關鍵的問題在於,理論本身不能保證結論可靠,需要經驗資料來證明。

要真實圓滿,就要注意全部細節

經濟學家認為,把握全域性比關注區域性更重要。假設,世界上某些事情的發生影響了A、B、C和D,如果僅僅認識到A和B的變化,那我們僅能解釋事情的部分真相;如果能夠把握A、B、C和D的全部變化,那我們才算真正解釋了整個事件。

人們經常“簡單地”看問題,就是因為他們只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或怕費時“懶得”去想去做,所以“沒能”看到一個變化所引起的所有影響。人們知道系安全帶能夠降低每起事故中司機死亡的平均人數,卻沒有認識到系安全帶也可能引起事故總數增加這一變化。人們知道選擇低脂肪、低能量的冰淇淋能降低單位冰淇淋熱量的消費,卻沒有意識到這一更換冰淇淋消費型別的變化,也會使自己麻痺大意而吃更多的冰淇淋這一變化。

因此,我們必須努力識別當一塊石頭擲入湖中時產生的所有漣漪。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反覆告誡自己:“我們已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