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發現其中一個變化,但是其他的呢?”

亨利?黑茲利特(Henry Hazlitt)是位經濟學家和新聞記者,在他的著作《從生活教訓中學習經濟學》中,曾講到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天,一個頑皮小男孩用石塊砸碎了麵包師家的玻璃,於是,全城的人聚集在一起,批評青少年犯罪率正日益攀升。但有位市民卻說,打碎玻璃未必就不是件好事。因為,玻璃被孩子砸碎了,麵包師就得找玻璃工人給換一塊新的,這樣,玻璃工人收入就會增加,生活就得到改善;玻璃工人收入提高,他就會花更多的錢去買衣服,裁縫就會得到更多的收入;而裁縫師傅又會花更多的錢去買傢俱,結果,傢俱廠商又得到一筆額外的收入……換句話說,一塊石頭打碎玻璃,為許多人帶來了一連串的額外收入,那麼,我們能說男孩打碎人家窗戶玻璃這一行為就絕對是件“壞事”嗎?

第4章 在變與不變之間(5)

正如黑茲利特所言,在這個故事中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就是,當石頭打碎玻璃後對於麵包師、玻璃工人、裁縫、傢俱廠商等消費或生產選擇行為的一系列“變化”。而且,這種“系列變化”也不是“一系列”,而是無限多樣的“多系列變化”。原本麵包師不是要去買一塊新玻璃,而是準備用這筆錢去買一臺新電視機,這樣一來本來電視機廠商可能賺到的這筆錢,由於其他情況發生“莫名其妙的變化”卻沒能得到,這便是由此引發的“多叉”系列變化。

這類無限多變的“生活故事”,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以豐富多彩的形式上演,只是我們沒有用經濟學家的眼光去冷靜審視過而已。現在,我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在解析現實經濟問題時,把握相關因素總體變化,而不是僅侷限於理論模型給定的關鍵因素變化,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但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很容易忘掉”這一點;為此,遇到問題先不要急忙下結論,要先看看是否還有“其他變化”我們沒有考慮進去。

經濟學家視點

☆ 變中有變。一件事情的變化很少不會帶來其他事情的變化。

☆ 完美在細節之中。為了認識整個事件真相,就要識別所有相關因素的變化情況。

☆ 理論的抽象要回復到現實的具體處才有用。在對現實問題作判斷時,首先要蒐集足夠的經驗資料做支撐,綜合考慮各種相關變數的變化方向和程度,才能最終判定某一變化帶來的淨效應是什麼。

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

(1)假設,與不繫安全帶相比,當每個司機都系安全帶時,車禍中的司機死亡人數會減少,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說,系安全帶就可以減少傷亡事故呢?為什麼?

(2)消費者在購物時,對於同一件商品來說,在什麼情況下願買便宜的?又在什麼情況下寧願付高價?為什麼?

(3)史密斯認為降低所得稅率會增加所得稅收入,而瓊斯則認為降低所得稅率將減少所得稅收入。你贊同哪種觀點?試解釋原因並說明你在推論時所隱含的假設條件。

(4)在關於駕車系安全帶的例子中,我們提到,系安全帶將引起兩個因素向相反的方向變化。具體講,就是指每起車禍中司機死亡人數將減少,而車禍發生次數也將增加,最終司機死亡總數將取決於每個因素相對於另一因素變化的幅度大小。請從生活中舉一類似例子來作相應解說。

(5)“如果一個因素(如A)變化會引起另外兩個因素(如B和C)發生變化,而且,這兩個因素的變化方向相反,那麼,我們就需要用一些經驗資料來確認這兩個作用方向相反的變數,在變化程度上引起的淨效應。”你是否認同這個觀點?請說明理由。

第5章 為什麼預測比解釋更難(1)

我們來設想一下,你已在課堂上學過一些經濟學知識,而目前正在家裡過暑假,恰好家裡舉辦了一次聚會,有親戚聽說你學過經濟學課程,就興致勃勃地過來請教你:“近來房價一直在上漲,你能告訴我接下來一年半載這房價還會不會再漲啊?”

顯然,這位親戚是在與你討論有關“預測”的事情。她想讓你“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房價會有什麼變化:是繼續上漲,還是下跌,抑或是保持穩定?

在經濟學課堂上,當你學習了供給與需求的基本知識,如果讓你“預測”競爭市場中的價格變化,這似乎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兒。因為你知道,在競爭市場中,供求決定價格。例如,某個商品,如果供給保持不變,需求增加價格會漲,需求減少價格就跌。

但是,這是在課堂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