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4 / 4)

癌、骨癌”等,雖然這是以癌瘤的不同部位而命名的,並且認為癌瘤的病因是“營衛不通”、“邪居其間,久而內著”所致。

在戰國時期出土的《山海經》中,載有治療癭瘤的藥物,如海藻、昆布等,這些藥物至今仍為臨床所常用,又如在公元7世紀成書的《晉書》中,有“初,帝國有大瘤疾,使醫害之”的記述,這是祖醫學文獻中應用於手術治療腫瘤的最早記錄。

在古籍醫書中,第一次使用“癌”字的是宋朝東軒居士所著的《衛濟寶書》,載曰:癌疾初發,卻無頭諸,只是內熱痛……

元代朱震京在《丹溪心法》中也詳細描述了癌症的病因及症候。在明代時,開始用“癌”字統稱惡性腫瘤,如《外科啟雲》在“論癌發”中提出:初起時不寒不熱不疼痛,紫黑色不破,黑麵先自黑爛,三十歲以後不慎房事積熱所至,四十歲以上,血虧氣衰,厚味過所生,十全一二,皮黑者難治必死。

現成醫學中使用“cancer”一詞,是希臘醫聖希波克拉底對“癌”的命名,其原義是指螃蟹。解釋說,因為癌症的腫塊組織似螃蟹的軀體,質堅強,形可憎,將“螃蟹”作為對“癌”的命名,是籍以張牙舞爪地向四面八方伸展的螫足對癌組織向周圍正常組織擴散和轉移的象徵,目前國際很多腫瘤學術機構的會徽,都與蟹的圖案有關。

在嬌弱的人體之內,在營養豐富氣候宜“人”的血管、淋巴管內,倘有一隻“螃蟹”橫行霸道,人的命運該是如何,這不難想像。

《說文》解:瘤,流也,流聚而生腫也。《諸病源候論》曰:瘤者,皮肉中忽腫起,初梅李大,漸長大,不痛不癢,又不結強,言留結不散,謂之為瘤。

鬱結傷脾,肌肉俏薄,與外邪相搏而成肉瘤……

瘤,癌的前身。不可怕。

讓我們步入生命的隧道。

大約一個半世紀以前,有一位著名的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魏爾嘯出版了《細胞病理學》一書,提出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