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史上為何袁軍會潰敗?
無關其餘因素,本質原因就一條,匡亭劉祥戰不利,袁術親率主力援助,但卻無法戰勝曹軍,反而被全方位的暴打。
正是將領、士卒戰力的問題,才促使著袁耀堅決遷徙揚州穩固發展。
因為,他知曉隨著曹操勢力已經發展起來,接下來便會是他的強勢拓展期,若己方軍士戰力尚且無法大幅度提升的話,那隻能走原史老路了。
可改革軍制,對軍中大換血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充足的時間……
若不能以穩固的後方為根基,如何實施這一切?
另一方面。
袁耀時常想換掉劉祥之流,但卻礙於他們追隨袁術時日尚久,資歷雄厚,難以更換。
所以,讓他們經歷一場大敗,于軍間喪失威望那對於後續的改革將再好不過了。
如此次劉祥匡亭局面不利,差點導致全軍潰敗之事,便足以令袁耀對他宣佈“死刑”。
“父親,不必猶豫了,汝南乃我袁氏祖籍,淮南亦是自古產精兵強將之地,而江南諸郡又並無太過強悍的勢力能夠威脅我軍,以其為基甚好不過了。”
袁耀繼續拱手勸說著。
此話他的確也不是亂說的,江淮地區在三國時期的確是人才輩出,強將頻出。
似東吳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無不是出自江北。
江表十二虎臣更是絕大多數出自於淮泗之地。
這也是袁耀為何要遠走揚州的原因之一。
至少己方能夠補充到強有力的將領,換上新血。
瞧著其父還是無法下定決心,袁耀沉思了片刻,不由道:“父親可曾知曉退避三舍的來歷?”
一語而落!
袁術瞬息間恍然大悟,遂察了察袁耀一臉自信的神情,不由道:
“耀兒說的極是,接下來便準備遷徙揚州之事吧?”
注:退避三舍,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晉與楚國相爭,晉國主動退三舍(大概九十里)避讓楚軍鋒芒,然後取得城濮之戰,大破楚軍的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