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他都會把自己畫得最好的竹子畫,或者自己收集到的名畫,給人家送貨上門去。
一個偶然的機會,林福久不僅發了一筆小財,還讓他思想開了竅。
一天,一位老同學溜到了林福久的辦公室。閒聊了幾句後,便切入正題,試探性問道:“想弄點活錢花嗎?”林福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什麼叫活錢?”
老同學不得不點化他:“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靠死工資永遠發不了家。什麼是活錢?活錢就是‘外快’唄。”
林福久還很警覺:“違法的事兒我不幹。”老同學說:“我能讓你幹違法的事嗎?事情很簡單,我手裡有一批工具書,你幫我推銷出去,拿提成賺回扣。這是光明正大的。”林福久琢磨了半天,覺得這事兒並不違法,便幫助老同學推銷了一批工具書,賺了人生的第一筆“外快”。
1988年春,是林福久人生最重大的一次轉折。他在餐桌上認識了香港某公司的楊老闆。楊老闆問道:“林先生,鞍山是聞名世界的‘鋼材之都’,你現在怎麼守著金碗要飯吃呢?”
林福久和許多有責任心的官員一樣,正愁鞍鋼怎樣起死回生、返老還童呢,根本沒理解楊老闆的意思。
楊老闆不得不開導他:“現在內地最熱門的職業就是‘倒爺’了,怎麼?你不想當‘倒爺’?”
林福久回答:“檢察院能倒什麼?”
楊老闆哈哈一笑,說道:“‘倒’鋼材呀!這樣吧,我帶你到香港轉轉,開開眼。”當時,對於他這一級的政府官員來說,“出境考察”,不僅是一種“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