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3 / 4)

翻太子!誰說你主使!誰說你收買亡命之徒!你既辯解又招供,欲蓋彌彰!”

鄭國泰啞口無言,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已經收不住了。

此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事實真相即將大白於天下,除了王之寀。

初審成功後,張差案得以重審,王之寀也很是得意了幾天,然而不久之後,他才發現,自己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張差裝瘋非常拙劣,為碗飯就開口,為何之前的官員都沒看出來呢?

思前想後,他得出了一個非常可怕的結論:他們是故意的。

第一個值得懷疑的,就是首先審訊張差的劉廷元,張差是瘋子的說法,即源自於此,經過摸底分析,王之寀發現,這位御史先生,是個不簡單的角色。

此人雖然只是個巡城御史,卻似乎與鄭國泰有著緊密的聯絡,而此後複審的兩位刑部郎中胡士相、嶽駿聲,跟他交往也很密切。

這似乎不奇怪,雖然鄭國泰比較蠢,實力還是有的,畢竟福王受寵,主動投靠的人也不少。

但很快他就發覺,事情遠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

因為幾天後,刑部決定重審案件,而主審官,正是那位曾認定劉廷元結論的郎中,胡士相。

胡士相,時任刑部山東司郎中,就級別而言,他是王之寀的領導,而在審案過程中,王主事驚奇地發現,胡郎中一直閃爍其辭,咬定張差是真瘋,遲遲不追究事件真相。

一切的一切,給了王之寀一個深刻的印象:在這所謂瘋子的背後,隱藏著一股龐大的勢力。

而劉廷元、胡士相,只不過是這股勢力的冰山一角。

但讓他疑惑不解的是,指使這些人的,似乎並不是鄭國泰,雖然他們拼命掩蓋真相,但鄭先生在朝廷里人緣不好,加上本人又比較蠢,要說他是後臺老闆,實在是抬舉了。

那麼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王之寀的感覺是正確的,站在劉廷元、胡士相背後的那個影子,並不是鄭國泰。

這個影子的名字,叫做沈一貫。

就沈一貫的政績而言,在史書中也就是個普通角色,但事實上,這位仁兄的歷史地位十分重要,是明朝晚期研究的重點人物。

因為這位兄弟的最大成就,並不是搞政治,而是搞組織。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工作期間,除了日常政務外,他一直在幹一件事——拉人。

怎麼拉,拉了多少,這些都無從查證,但有一點我們是確定的,那就是這個組織的招人原則——浙江人。

沈一貫,是浙江四明人,在任人唯親這點上,他和後來的同鄉蔣介石異曲同工,於是在親信的基礎上,他建立了一個老鄉會。

這個老鄉會,在後來的中國歷史上,被稱為浙黨。

這就是沈一貫的另一面,他是朝廷的首輔,也是浙黨的領袖。

應該說,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你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樣一點:

在萬曆年間,一個沒有後臺(皇帝),沒有親信(死黨)的首輔,是絕對坐不穩的。

所以沈一貫幹了五年,葉向高幹了七年,所以趙志皋被人踐踏,朱賡無人理會。

當然,搞老鄉會的絕不僅僅是沈一貫,除浙黨外,還有山東人為主的齊黨,湖廣人(今湖北湖南)為主的楚黨。

此即歷史上著名的齊、楚、浙三黨。

這是三個能量極大、戰鬥力極強的組織,因為組織的骨幹成員,就是言官。

言官,包括六部給事中,以及都察院的御史,給事中可以干涉部領導的決策,和部長(尚書)平起平坐,對中央事務有很大的影響。

而御史相當於特派員,不但可以上書彈劾,還經常下到各地視察,高階御史還能擔任巡撫。

故此,三黨的成員雖說都是些六七品的小官,拉出來都不起眼,卻是相當的厲害。

必須說明的是,此前明代二百多年的歷史中,雖然拉幫結派是家常便飯,但明目張膽地搞組織,並無先例,先例即由此而來。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謎團。

早不出來,晚不出來,為何偏偏此時出現?

而更有趣的是,三黨之間並不敵對,也不鬥爭,反而和平互助,這實在是件不符合傳統的事情。

存在即是合理,一件事情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它有發生的理由。

有一個理由讓三黨陸續成立,有一個理由讓他們相安無事。是的,這個理由的名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