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就給你飯吃,不說就餓死你。”(實招與飯,不招當餓死)
在我國百花齊放的刑訊逼供藝術中,這是一句相當搞笑的話,但凡審訊,一般先是民族大義、坦白從寬,之後才是什麼老虎凳、辣椒水。即使要利誘,也是升官發財,金錢美女之類。
而王主事的誘餌,只是一碗飯。
無論如何,是太小氣了。
事實證明,張差確實是個相當不錯的人,具體表現為頭腦簡單,思想樸素,在吃一碗飯和隱瞞真相、保住性命之間,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於是他低著頭,說了這樣一句話:
“我不敢說。”
不敢說的意思,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說,而是知道了不方便說。
王之寀是個相當聰明的人,隨即支走了所有的人,然後他手持那碗飯,聽到了事實的真相:
“我叫張差,是薊州人,小名張五兒,父親已去世。”
“有一天,有兩個熟人找到我,帶我見了一個老公公(即太監),老公公對我說,你跟我去辦件事,事成後給你幾畝地,保你衣食無憂。”
“於是我就跟他走,初四(即五月四日)到了京城,到了一所宅子裡,遇見另一個老公公。”
“他對我說,你只管往裡走,見到一個就打死一個,打死了,我們能救你。”
“然後他給我一根木棍,帶我進了宮,我就往裡走,打倒了一個公公,然後被抓住了。”
王之寀驚呆了。
他沒有想到,外界的猜想竟然是真的,這的的確確,是一次策劃已久的政治暗殺。
但他更沒有想到的是,這起暗殺事件竟然辦得如此愚蠢,眼前這位仁兄,雖說不是瘋子,但說是傻子倒也沒錯,而且既不是武林高手,也不是職業殺手,最多最多,也就是個彪悍的農民。
作案過程也極其可笑,聽起來,似乎是群眾推薦,太監使用,順手就帶到京城,既沒給美女,也沒給錢,連星級賓館都沒住,一點實惠沒看到,就答應去打人,這種傻冒你上哪去找?
再說兇器,一般說來,刺殺大人物,應該要用高階玩意,當年荊軻刺秦,還找來把徐夫人的匕首,據說是一碰就死,退一萬步講,就算是殺個老百姓,多少也得找把短刀,可這位兄弟進宮時,別說那些高階玩意,菜刀都沒一把,拿根木棍就打,算是怎麼回事。
從頭到尾,這事怎麼看都不對勁,但畢竟情況問出來了,王之寀不敢怠慢,立即上報萬曆。
可是奏疏送上去後,卻沒有絲毫迴音,皇帝陛下一點反應都沒有。
但這早在王之寀的預料之中,他老人家早就抄好了副本,四處散發,本人也四處鼓搗,造輿論要求公開的審判。
他這一鬧,另一個司法界大腕,大理寺丞王士昌跳出來了,也跟著一起嚷嚷,要三法司會審。
可萬曆依然毫無反應,這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人家當年可是經歷過爭國本的,上百號人一擁而上,那才是大世面,這種小場面算個啥。
照此形勢,這事很快就能平息下去,但皇帝陛下沒有想到,他不出聲,另一個人卻跳了出來。
這個人,就是鄭貴妃的弟弟鄭國泰。
事情的起因,只是一封奏疏。
就在審訊筆錄公開後的幾天,司正陸大受上了一封奏疏,提出了幾個疑問:
既然張差說有太監找他,那麼這個太監是誰?他曾到京城,進過一棟房子,房子在哪裡?有個太監和他說過話,這個太監又是誰?
這倒也罷了,在文章的最後,他還扯了句無關痛癢的話,大意是,以前福王冊封的時候,我曾上疏,希望提防奸邪之人,今天果然應驗了!
這話雖說有點指桑罵槐,但其實也沒說什麼,可是鄭國泰先生偏偏就蹦了出來,寫了封奏疏,為自己辯解。
這就是所謂對號入座,它形象地說明,鄭國泰的智商指數,和他的姐姐基本屬同一水準。
這還不算,在這封奏疏中,鄭先生又留下了這樣幾句話:
有什麼推翻太子的陰謀?又主使過什麼事?收買亡命之徒是為了什麼?……這些事我想都不敢想,更不敢說,也不忍聽。
該舉動生動地告訴我們,原來蠢字是這麼寫的。
鄭先生的腦筋實在愚昧到了相當可以的程度,這種貨真價實的此地無銀三百兩,言官們自然不會放過,很快,工科給事中何士晉就做出了反應,相當激烈的反應:
“誰說你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