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第一個跳出來的自然也就是這些人。
萬曆十二年(1584)三月,御史丁此呂首先發難,攻擊張居正之子張嗣修當年科舉中第,是走後門的關係戶云云。
這是一次極端無聊的彈劾,因為張嗣修中第,已經是猴年馬月的事,而張居正死後,他已被髮配到邊遠山區充軍。都折騰到這份上了,還要追究考試問題,是典型的沒事找事。
然而事情並非看上去那麼簡單,事實上,這是一個設計周密的陰謀。
丁此呂雖說沒事幹,卻並非沒腦子,他十分敏銳地察覺到,只要對張居正問題窮追猛打,就能得到皇帝的寵信。
這一舉動還有另一個更陰險的企圖:當年錄取張嗣修的主考官,正是今天的首輔申時行。
也就是說,打擊張嗣修,不但可以獲取皇帝的寵信,還能順道收拾申時行,把他拉下水,一箭雙鵰,十分狠毒。
血雨腥風就此而起。
申時行很快判斷出了對方的意圖,他立即上書為自己辯解,說考卷都是密封的,只有編號,沒有姓名,根本無法舞弊。
萬曆支援了他的老師,命令將丁此呂降職調任外地,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然而這道諭令的下達,才是暴風雨的真正開端。
明代的言官中,固然有楊繼盛那樣的孤膽英雄,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團伙作案。一個成功言官的背後,總有一撥言官。
丁此呂失敗了,於是幕後黑手出場了,合計三雙。
這三個人的名字,分別是李值、江東之,羊可立。在我看來,這三位仁兄是名副其實的“罵仗鐵三角”。
之所以給予這個榮譽稱號,是因為他們不但能罵,還很鐵。
李、江、羊三人,都是萬曆五年(1577)的進士。原本倒也不熟,自從當了御史後,因為共同的興趣和事業(罵人)走到了一起,在戰鬥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併成為了新一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