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葉琛、章溢。
不是王守仁,王守仁的傳記裡,還搭配了他的門人冀元亨。
也不是張居正,張大人和他的老師徐階、老對頭高拱在一個傳記裡。
當然,更不是袁崇煥,袁將軍住得相當擠,他的傳記裡,還有十個人。
這個人是孫承宗。
明末最偉大的戰略家,努爾哈赤父子的剋星,京城的保衛者,皇帝的老師,忠貞的愛國者。
舉世無雙,獨一無二。
在獲得上述頭銜之前,他是一個不用功的學生,一個討生活的教師,一個十六年都沒有考上舉人的落魄秀才。
第十二章 天才的敵手
嘉靖四十二年(1563),孫承宗出生在北直隸保定府高陽(今河北省高陽縣)。
生在這個地方,不是個好事。
作為明朝四大防禦要地,薊州防線的一部分,孫承宗基本是在前線長大的。
這個地方不好,或者說是太好,蒙古人強大的時候,經常來,女真人強大的時候,經常來,後來改叫金國,也常來,來搶。
來一次,搶一次,打一次。
這實在不是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別的小孩都怕,可孫承宗不怕。
非但不怕,還過得特別滋潤。
他喜歡戰爭,喜歡研究戰爭,從小,別人讀四書,他讀兵書。成人後,別人往內地跑,他往邊境跑,不為別的,就想看看邊界。
萬曆六年(1578),保定府秀才孫承宗做出了一個決定——外出遊學。這一年,他十六歲。在此後十餘年的時間裡,孫秀才遊歷四方,努力向學,練就了一身保國的本領。
當然,這是史料里正式的說法。
實際上,這位仁兄在這十幾年來,大都是遊而不學,要知道,他當年之所以考秀才,不是為了報國,說到底,是混口飯吃,遊學?不用吃飯啊?
還好,孫秀才找到了一份比較好的工作——老師,從此,他開始在教育戰線上奮鬥,而且越奮鬥越好,好到名聲傳到了京城。
萬曆二十年(1592),在兵部某位官員的邀請下,孫秀才來到京城,成為了一位優秀的私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