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袁崇煥雖然不是武將出身(進士),也沒怎麼打過仗,但這是一個具備卓越軍事天賦的人,能夠在複雜形勢下,作出正確的判斷。
更重要的是,他有著戰死沙場的決心。
因為戰場之上,求生者死,求死者生。
在之後的時間裡,他著力培養袁崇煥,巡察帶著他,練兵帶著他,甚至機密決策也都讓他參與。
當然,孫老師除了給袁同學開小灶外,還讓他當了班幹部。從寧前兵備副使、寧前道,再到人事部(吏部)的高階預備幹部(巡撫),只用了三年。
袁崇煥用實際行動證明,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優等生。三年裡,他圓滿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並熟練掌握了孫承宗傳授的所有技巧、戰術與戰略。
在這幾年中,袁崇煥除學習外,主要的工作是修建寧遠城,加強防禦,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後金軍以騎兵為主,擅長奔襲,行動迅猛,搶了就能跑,而明軍以步兵為主,騎兵質量又不行,打到後來,只能堅守城池,基本上是敵進我退,敵退我不追,這麼下去,到哪兒才是個頭?
是的,防守是不夠的,僅憑城池、步兵堅守,是遠遠不夠的。
徹底戰勝敵人強大騎兵唯一方式,就是建立一支同樣強大的騎兵。
所以,在孫老師的幫助下,他開始召集難民,仔細挑選,進行嚴格訓練,只有最勇猛精銳,最苦大仇深計程車兵,才有參加這支軍隊的權力。
同時,他飼養優良馬匹,大量製造明朝最先進的火器三眼神銃,配發到每個人的手中,並反覆操練騎兵戰法,衝刺砍殺,一絲不苟。
因為他所需要的,是這樣一支軍隊:無論面臨絕境,或是深陷重圍,這支軍隊都能夠戰鬥到最後一刻,絕不投降。
他成功了。
他最終訓練出了一支這樣的軍隊,一支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終其一生,直至明朝滅亡,也未能徹底戰勝的軍隊。
在歷史上,這支軍隊的名字,叫做關寧鐵騎。
袁崇煥的成長,遠遠超出了孫承宗的預料,無論是練兵、防守、戰術,都已無懈可擊。雖然此時,他還只是個無名小卒。
對這個學生,孫老師十分滿意。
但他終究還是發現了袁崇煥的一個缺點,一個看似無足輕重的缺點,從一件看似無足輕重的小事上。
天啟三年(1623),遼東巡撫閻鳴泰接到舉報,說副總兵杜應魁冒領軍餉。
要換在平時,這也不算是個事,但孫老師剛剛整頓過,有人竟然敢頂風作案,必須要嚴查。
於是他派出袁崇煥前去核實此事。
袁崇煥很負責任,到地方後不眠不休,開始查賬清人數,一算下來,沒錯,杜總兵確實貪汙了,叫來談話,杜總兵也認了。
按規定,袁特派員的職責到此結束,就該回去報告情況了。
可是袁大人似乎太過積極,談話剛剛結束,他竟然連個招呼都不打,當場就把杜總兵給砍了,被砍的時候,杜總兵還在做痛哭流涕懺悔狀。
事發太過突然,在場的人都傻了,等大家回過味來,杜總兵某些部下已經操傢伙,準備奔著袁大人去了。
畢竟是朝廷命官,你又不是直屬長官,啥命令沒有,到地方就把人給砍了,算是怎麼回事?
好在杜總兵只是副總兵,一把手還在,好說歹說,才把群眾情緒安撫下去,袁特派員這才安然返回。
返回之後的第一個待遇,是孫承宗的一頓臭罵:
“殺人之前,竟然不請示!殺人之後,竟然不通報!士兵差點譁變,你也不報告!到現在為止,我還不知道,你到底殺了什麼人!以何理由要殺他!”
“據說你殺人的時候,只說是奉了上級的命令,如果你憑上級的命令就可以殺人,那還要尚方寶劍(皇帝特批孫承宗一柄)幹什麼?!”
袁崇煥沒有吱聲。
就事情本身而言,並不大,卻相當惡劣,既不是直系領導,又沒有尚方寶劍,竟敢擅自殺人,實在太過囂張。
但此刻人才難得,為了這麼個事,把袁崇煥給辦了,似乎也不現實,於是孫承宗把這件事壓了下去,他希望袁崇煥能從中吸取教訓:意氣用事,胡亂殺人,是絕對錯誤的。
事後證明,袁崇煥確實吸取了教訓,當然,他的認識和孫老師的有所不同:
不是領導,沒有尚方寶劍,擅自殺人,是不對的,那麼是領導,有了尚方寶劍,再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