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2 / 4)

自殺人,就該是對的。

從某個角度講,他這一輩子,就栽在這個認識上。

不過區域性服從整體,杜總兵死了也就死了,無所謂,事實上,此時遼東的形勢相當的好,寧遠以及附近的松山、中前所、中後所等據點已經連成了一片,著名的關寧防線(山海關——寧遠)初步建成,駐守明軍已達十一萬人,糧食可以供應三年以上,關外兩百多公里土地重新落入明朝手中。

孫承宗修好了城池、整好了軍隊,找好了學生,恢復了國土,但這一切還不夠。

要應對即將到來的敵人,單靠袁崇煥是不行的,必須再找幾個得力的助手。

【助手】

袁崇煥剛到寧遠時,看到的是破牆破磚,一片荒蕪,不禁感嘆良多。

然而很快就有人告訴他,這是剛修過的,事實上,已有一位將領在此築城,而且還築了一年多。

修了一年多,就修成這個破樣,袁崇煥十分惱火,於是他把這個人叫了過來,死罵了一頓。

沒想到,這位仁兄全然沒有之前被砍死的那位杜總兵的覺悟,非但不認錯,竟然還跳起來,跟袁大人對罵,張口就是老子打了多少年仗,你懂個屁之類的混話。

這就是當時的懶散遊擊將軍,後來的遼東名將祖大壽的首次亮相。

祖大壽,是一個很有名的人,有名到連在他家幹活的僕人祖寬都進了明史列傳,然而這位名人本人的列傳,卻在清史稿裡,因為他最終還換了老闆。

但奇怪的是,和有同樣遭遇的吳某某、尚某某、耿某某比起來,他的名聲相當好,說他是X奸的人,似乎也不多。原因在於,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他已盡到了自己的本分。

祖大壽,字復宇,遼東寧遠人,生在寧遠,長在寧遠,參軍還在寧遠。此人脾氣暴躁,品性兇狠,好持刀砍人,並憑藉多年砍人之業績,升官當上了遊擊,熊廷弼在的時候很賞識他。

後來熊廷弼走了,王化貞來了,也很賞識他,並且任命他為中軍遊擊,鎮守廣寧城。

再後來,孫得功叛亂,王化貞逃跑了,關鍵時刻,祖大壽二話不說,也跑了。

但他並沒有跑回去,而是率領軍隊跑到了覺華島繼續堅守。

堅守原則,卻不吃眼前虧,從後來十幾年中他幹過的那些事來看,這是他貫徹始終的人生哲學。

對一個在閻王殿參觀過好幾次的人而言,袁崇煥這種進士出身,連仗都沒打過的人,竟然還敢跑來抖威風,是純粹的找抽,不罵是不行的。

這場對罵的過程並不清楚,但結果是明確的,袁大人雖然沒當過兵,脾氣卻比當兵的更壞,正如他的那句名言:“你道本部院是個書生,本部院卻是一個將首!”雙方你來我往,幾個回合下來,祖大壽認輸了。

從此,他成為了袁崇煥的忠實部下,大明的優秀將領,後金騎兵不可逾越的銅牆鐵壁。

祖大壽,袁崇煥的第一個助手。

其實祖大壽這個名字,是很討巧的,因為用當地口音,不留神就會讀成祖大舅。為了不至於亂輩分,無論上級下屬,都只是稱其職務,而不呼其姓名。

只有一個人,由始至終、堅定不移地稱其為大舅,原因很簡單,祖大壽確實是他的大舅。

這個人名叫吳三桂。

當時的吳三桂不過十一二歲,尚未成年,既然未成年,就不多說了。事實上,在當年,他的父親吳襄,是一個比他重要得多的人物。

吳襄,遼寧綏中人,祖籍江蘇高郵,武舉人。

其實按史料的說法,吳襄先生的祖上,本來是買賣人,從江蘇跑到遼東,是來做生意的。可是到他這輩,估計是兵荒馬亂,生意不好做了,於是一咬牙,去考了武舉,從此參加軍隊,邁上了丘八的道路。

由於吳先生素質高,有文化(至少識字吧),和兵營裡的那些傻大粗不一樣,祖大壽對其比較賞識,刻意提拔,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他。

吳襄沒有辜負祖大壽的信任,在此後十餘年的戰鬥中,他和他的兒子,將成為大明依靠的支柱。

吳襄,袁崇煥的第二個助手。

在逃到寧遠之前,吳襄和祖大壽是王化貞的下屬,在王化貞到來之前,他們是毛文龍的下屬。

現在看來,毛文龍,似乎並不有名,也不重要,但在當時,他是個非常有名,且極其重要的人,至少比袁崇煥要重要得多。

天啟初年的袁崇煥,是寧前道,毛文龍,是皮島總兵。

準確地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