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煥的第五個幫助者。
【驚變】
天啟元年(1620),孫承宗剛到遼東的時候,他所有的,只是山海關以及關外的八里地。
天啟五年(1624),孫承宗鞏固了山海關,收復了寧遠,以及周邊幾百裡土地。
在收復寧遠之後,孫承宗決定再進一步,佔據另一個城市——錦州。他認定,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地點。
但努爾哈赤似乎不這麼看,錦州嘛,又小又窮,派兵守還要費糧食,誰要誰就拿去。
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孫承宗得到了錦州。
事後證明,自明朝軍隊進入錦州的那一刻起,努爾哈赤的悲慘命運便已註定。
因為至此,孫承宗終於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傑作——關錦防線。
所謂關錦防線,是指由山海關——寧遠——錦州組成的防禦體系,該防線全長四百餘里,深入後金區域,沿線均有明朝堡壘、據點,極為堅固。
歷史告訴我們,再堅固的防線,也有被攻陷的一天。
歷史還告訴我們,凡事總有例外,比如這條防線。
事實上,直到明朝滅亡,它也未被突破。此後長達十餘年時間裡,後金軍隊用手刨,用嘴啃,用牙咬,都毫無效果,還搭上了努爾哈赤先生的一條老命。
這是一個科學、富有哲理而又使人絕望的防禦體系,因為它基本上沒有弱點。
錦州,遼東重鎮,自古為入關要道,且地勢險要,更重要的是,錦州城的一面,靠海。對於沒有海軍的後金而言,這又是一個噩夢。
這就是說,只要海運充足,在大多數情況下,即使被圍得水洩不通,錦州也是很難攻克的。
既然難打,能不能不打呢?
不能。
我的一位住在錦州的朋友告訴我,他要回家十分方便,因為從北京出發,開往東三省,在錦州停靠的火車,有十八輛。
我頓時不寒而慄,這意味著,三百多年前的明朝,要前往遼東,除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