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說什麼,又不知該怎麼說,包括張良在內的所有軍師幕僚,臉皮都有點發燙。
之前,項氏大軍主公前來聯盟,並意圖聯合己方、大秦等勢力,聯軍圖謀蘊龍。只是劉邦勢力眾軍師幕僚,感覺蘊龍郡是武桓王大本營,武桓王不可能沒有後手,所以不贊成“趁虛而入”。因此,自從知道武桓王“瞞天過海”潛入嶺南後,劉邦勢力跟項氏一族、大秦帝國等勢力一直在扯皮,扯到武桓王大軍迴轉蘊龍,依舊沒真正對蘊龍郡動手,機會已失,這就是劉邦口中的“空城計”!
直到武桓王親率大軍趕回蘊龍郡,天下人方才恍然大悟,原來武桓王之前是擺“空城計”,調走蘊龍郡所有正規軍,連各個勢力強者潛入蘊龍郡,也沒發現大軍存在,反而讓各方勢力投鼠忌器,不敢侵犯。可惜,等反應過來時,時機已失。
直到此時,天下人才明白過來,許多勢力都捶胸頓足,懊悔萬分。根據調查,武桓王之前忽然接收衡山郡、嶺南,實力確實不足以穩定形勢,誰知道武桓王敢拿大本營蘊龍郡當賭注,賭天下人不敢“趁虛而入”。
人的名,樹的影。基於武桓王威名,加上武桓王的沉穩謹慎,各個勢力首領都不相信“真實情報”,卻是被武桓王擺了一道!
這就是武桓王的魄力,也是劉邦自認不如武桓王的地方,要劉邦拿大本營朝歌當賭注,傾巢而出開疆擴土,劉邦還真沒這勇氣。
自古以來,虛則實之,實則虛之,不外如是啊!
經過此事,天下人對武桓王有了新的看法,不管是官方,還是市井,都是津津樂道,更讓武桓王威名大震!
“屬下無能,請主公降罪!”
張良眼皮一跳,絕美臉龐苦澀,躬身請罪道。
畢竟,當初項氏一族聯盟時,各個軍師,包括劉邦在內,大多是傾向於趁虛而入謀奪蘊龍郡。是張良高估了武桓王,以三寸不爛之舌說得眾人不敢大軍南下,如今“謎底”揭曉,讓張良情何以堪啊!
“張先生才智通天,何罪之有?如果我方謀奪蘊龍郡,也得不到蘊龍郡,反而會失去攻陷臨濟的機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啊!何況,那是本座的決定!”
劉邦月眉一挑,連忙扶住張良,硬擠出個笑容連聲說道。
其實,此時的劉邦。心中對張良確實頗有怨氣,猜疑張良是不是因為心中人“邪妃”,而故意幫助武桓王,否則張良當初曾經自認不如范增,為什麼又否決范增的聯軍之說?!
“主公能如此想,自然最好!確實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以張良之能,如何不知道劉邦的想法。心中暗歎了聲。頗受打擊嘆息道。
經過此事,張良反而激起了與“情敵”武桓王,一較高下的想法,不能說對劉邦真正忠心,至少已經決定全力輔佐劉邦,擊敗武桓王!
“如何能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區區臨濟城,早晚是我方囊中之物。而武桓王,大氣已成,今後再難有撼動武桓王根基的機會了!事實已明。根據我方探子回報,蘊龍郡根本沒張兄所說的兵馬俑。否則武桓王也不會等嶺南形勢初穩,就迫不及待率軍回援了!”
聽張良如此說,曹參心中冷哼一聲,語氣頗為不悅連聲說道。
當初,曹參也是偏向聯合項氏大軍、大秦帝國等勢力,趁虛而入拿下蘊龍郡,就算難以得到地盤。至少能重創武桓王,得到海量後勤物資,緩解劉邦大軍的形勢。
畢竟。如今天下大亂,毀壞了無數農田果園,除卻武桓王和大秦帝國兩大勢力,糧食等生活物資,對於哪個勢力都是急缺之物,就算劉邦勢力有白氏一族支援,也是一樣。
“……”
張良嘴巴蠕動數下,苦笑搖了搖頭,沒有反駁,也無法反駁,即使張良知道曹參這是在爭取軍師之位。
當初,張良是以武桓王手中擁有“始皇陵”核心樞紐為根據,說服眾人接受蘊龍郡空虛是武桓王圈套的說法,因為武桓王躥出大秦帝都咸陽時拿出過,雖然這事沒廣泛流傳,但以劉邦、張良等人的身份地位,卻是清楚。
誰知道,直到武桓王親自率軍回援蘊龍郡,各方勢力派出的強者,幾乎把蘊龍郡掀地三尺,也沒找到兵馬俑在哪裡,連個影子都沒看到。
經過此事,張良能清楚感受到,原本自己是劉邦心中第一軍師,如今卻是有點排斥,隱在曹參、陳平之下了,畢竟他們確實是神謀鬼算的頂級軍師。
“好了!事已至此,多說無益,若要責怪,就怪本座吧,畢竟是本座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