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部分(2 / 4)

小說:鑄聖庭 作者:蒂帆

曹參的心思,劉邦自然清楚,卻也不想失去張良,連忙緩和道。

“屬下不敢!”曹參連忙說道。

“大秦帝國,氣數已盡,已是日落西山,傾覆在即;張楚政權,鼠狼之輩,鼠目寸光,不足為慮;項氏一族,過江猛虎,再而衰,三而衰,又與武桓王勢力接壤,大事難成。至於各處起義軍,更不放在本座眼裡,錯失此次機遇,武桓王是潛龍升淵,難以抑制了,各位先生有何看法?有否壓制武桓王之計?”

事已至此,劉邦不想再繼續糾纏這個話題,迅速轉移話題說道,誰知道,越說越怒,又怒又驚又憂,也間接說明了,別看劉邦說得好像不在乎張良的“失算”,其實芥蒂頗深。

劉邦心機如海,此次卻頗為光棍,直言天下英雄盡皆不在眼裡,最大的對手是武桓王!

“……”

曹參、陳平、張良等軍師對視一眼,齊齊沉默。

如今武桓王親率大軍折返蘊龍郡,加上武桓勢力易守難攻的天然地理,除非他們擁有恐怖海軍,從東海襲擊嶺南,否則根本奈何不了武桓勢力啊!

“好一個九龍之主!難道本座真不如他?!”

看各位軍師沉默,劉邦心生魔性,又憂又怒又不甘心握拳呢喃道。頓了下,苦澀仰望蒼天,嘆息道:“即生真龍,何來龍主?!天道不公啊!”

天下皆知,劉邦是真龍之主,而武桓王是九龍之主。再回想前程,劉邦雖然無賴、無恥,卻能認清事實,知道自己平時無往不利,但碰上武桓王肯定倒黴,所以比任何人都怕武桓王,這也是劉邦當初同意張良說法,不敢大軍侵犯武桓勢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公?!”

一聲嘆息,劉邦的頹廢、無奈,盡皆展示,使得諸將驚慌喊道。

劉邦諸將都是歷史名將,盡皆精明如鬼,自然看得出主公有點怕武桓王,頗為忌憚,只是他們不敢明說而已。

如果劉邦真抱著這種想法,那勢力還如何發展?!

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良說

“主公此言差矣!天道至公,不偏不倚!”

看劉邦此狀,張良遲疑了下,沉聲說道。

“哼!”

陳平、曹參等愣了下,只是習慣了張良對劉邦的“不敬”,倒也沒多大反應。反倒是劉邦此次並未微笑接受,而是頗為惱怒冷哼一聲。

此一時彼一時矣!

之前劉邦容忍張良的“不敬”和超然地位,是因為張良的算無遺策、神謀鬼算。如今張良在劉邦的心中地位大降,劉邦自然難以容忍。

聽到劉邦明顯惱怒的冷哼,張良笑了笑,也不在意,而是自顧自接道:

“第一,地利。我方勢力地處母河之畔,乃人類發源地,又坐擁三大王城,此乃真正的蘊龍之局。自古以來,帝皇正統皆出自於中原,特別是母河之地,鮮有出自邊荒。如今武桓王謀劃南方,看似能跳出中原爭霸,坐山觀虎鬥,實則先機已失。再加上武桓勢力地廣人稀,地盤足有我方數十上百倍,但人口基數卻不足我方一半,事事順心也就罷了。一旦敗戰,便會兵敗如山倒!”

“呃……”

原本諸將,包括劉邦,都以為張良又是冷嘲熱諷,誰知道張良一改常態,竟然是安慰。

“第二,天時。依照異人所說,接下去便是我方崛起之時,估計這也是武桓王退避南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勢如此,非人力所能更改;依照局勢而言,武桓王身為大秦王爺,延續和享受著大秦帝國氣運,可惜大秦帝國氣數已盡,若是無法擺脫,註定了武桓王氣數會不停削減,也不會被天下人接受,難成大器。再則,主公乃真龍之主。氣運盛隆。而武桓王是九龍之主,氣運起伏不定,充滿變數。

第三,人和。主公乃原住民,武桓王乃異人,這點是本質差別,難以更改。異人終究無法真正融於這個世界,較難令我族之人接受。這就是武桓王為什麼威震天下,卻鮮有人才或勢力主動投靠的主要原因。如今輔佐武桓王者,幾乎都是武桓王‘強迫’而來,再加上武桓王排斥異人勢力,可謂獨力難支,基本難有發展了!而主公卻是眾望所歸,人才蜂擁而至,如今已經初具亂世之主雛形。”

無視眾人的錯愕疑惑,張良臉色鄭重連聲解釋道。頓了下,眼神坦然和劉邦對視。連聲接道:

“古語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綜上所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註定了武桓王難成霸業,只能偏安一隅,至少比不上主公,這也是我師令我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